[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楼盖预制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6279.5 | 申请日: | 2009-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180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克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克翔 |
主分类号: | E04C1/00 | 分类号: | E04C1/00;E04B5/21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苗 峻 |
地址: | 250014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楼盖 预制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楼盖预制件。
背景技术
现有各种混凝土楼盖加工技术中,肋梁的箍筋都是独立配置的,暨肋梁的钢筋骨架由主筋和独立的箍筋构成,之后采用现场浇注的方式进行楼盖的加工,存在的问题是现场工作量大、箍筋和预制构件连接筋各自独立配置而造成钢筋含量较多。
此外现有混凝土叠合技术中,预制部分(叠合板、叠合梁)与现浇部分(肋梁等)的叠合面(结合面)都是水平面,现浇混凝土都是浇在预制部分的上表面,存在的问题是预制部分尺寸较大、运输吊装困难、施工要求高,而且这种大尺寸预制件的水平叠合连接的方式使得楼盖整体性很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混凝土楼盖预制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新的混凝土楼盖预制件,该预制件上配置有向四个侧面外伸的封闭环,施工时预制件之间的封闭环彼此交叉形成交叉套而代替了肋梁箍筋,预制件的四个侧面与后浇肋梁形成垂直叠合面而代替现行技术的水平叠合面,通过封闭环与后浇肋梁主筋的连接构造而形成预制件与后浇混凝土的可靠连接,提高了楼盖的整体性,降低了加工的成本和难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混凝土楼盖预制件,其上配置有向至少一个侧面外伸的封闭环,优选配置有向四个侧面外伸的封闭环。所述的封闭环均匀排布,相邻的封闭环之间按照工艺要求设置间距,封闭环为方形,并作为后浇肋梁的箍筋使用。
用这种预制件加工混凝土楼盖时,步骤如下:
I.将预制件顺次排列,使相邻预制件之间的外伸封闭环相互交叉重叠,形成一个交叉套;
II.将肋梁主筋穿入交叉套,使交叉套作为现浇肋梁的箍筋;
III.对相邻预制件之间的空隙内混凝土浇注即可获得本发明所述的楼盖。
采用这种结构的预制件及对应的加工方法制得的楼盖,在预制件之间的空隙中,相邻预制件的各自一个封闭环相互交叉而形成一个交叉套,这个交叉套代替了现有技术中需单独配置的肋梁箍筋,后浇肋梁无需再单独配置箍筋,这样就降低了肋梁的钢筋用量,通过封闭环与后浇肋梁主筋的这种构造连接,形成预制件与后浇肋梁的可靠连接而成为整体楼盖;预制件与后浇肋梁在垂直面上形成叠合面,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水平叠合面。
综上所述,采用这种结构的预制件制得的楼盖,预制件的四个侧面与后浇肋梁形成垂直叠合面而代替现行技术的水平叠合面,通过封闭环与后浇肋梁主筋的连接构造而形成预制件与后浇混凝土的可靠连接,提高了楼盖的整体质量,降低了加工的成本和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所述预制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制件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制件加工时相邻预制件之间的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制件加工后整体布置图;
图中,1为预制件、2封闭环、3为肋梁主筋、4为后浇肋梁、5为交叉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混凝土楼盖预制件,所述的预制件(1)上配置有向四个侧面外伸的封闭环(2),所述的封闭环(2)均匀排布。该封闭环的为长方形。
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制件加工混凝土楼盖的方法时,步骤如下:
I.将预制件(1)顺次排列,使相邻预制件(1)之间的外伸封闭环(2)相互交叉重叠,形成一个交叉套(5);
II.将肋梁主筋(3)穿入交叉套(5),使交叉套(5)作为现浇肋梁(4)的箍筋;
III.对相邻预制件(1)间的空隙中浇注混凝土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克翔,未经李克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62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网耐灼烧输送带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上盖带端面电荷消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