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动锚杆凿岩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7016.6 | 申请日: | 200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6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鲍伟;赵锦桥;宋立新;孙文进;王洪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达邦钻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6/00 | 分类号: | E21B6/00;E21D2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凿岩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凿岩机。
背景技术
锚杆凿岩机是矿山巷道支护中用于打锚杆眼的设备。与本申请有关的技术是中国专利公开号CN2864065公开的旋转冲击联合锚杆钻机,它的主要结构是在原有气动凿岩机的基础上改进的,原有气动凿岩机包括由凿岩机外壳、外壳内的冲击部件、气腿和操纵臂构成的凿岩机本体,公开号CN2864065公开的旋转冲击联合锚杆钻机改进结构主要是增加了旋转部分,改进时,将凿岩机钎尾套加工上齿轮,在钎尾套部位的凿岩机外壳一侧联接一变速齿轮箱,在变速齿轮箱的下部安装一个风动马达,风动马达通过变速齿轮变速后带动钎尾套旋转,实现冲击与旋转切削的功能。另外所述的风动马达是通过一个独立的阀门控制进风。
这种改进结构的不足是:1、由于变速齿轮箱和风动马达设置在原机体头部一侧,远离凿岩机支腿支撑轴线,整个重量又集中在凿岩机头部,所以在打眼时,整个凿岩机处于头重脚轻状态很难掌控,又加上旋转时产生一个很大的偏心力,工作人员更难驾驭;2、由于风动马达的进风通过独立阀门控制,所以操作起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对其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冲击旋转式气动锚杆凿岩机。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由凿岩机外壳、外壳内的冲击部件、气腿、操纵臂构成的凿岩机本体以及由变速齿轮箱和风马达组成的旋转部分,在冲击部件的钎尾套上加工有齿轮,其特征在于:1、变速齿轮箱的动力输出轴上连接一个加长轴,加长轴上安装一个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再与钎尾套齿轮啮合;2、旋转部分与凿岩机外壳共同固定在一个机体座上,构成一个凿岩机整体;3、气腿的支撑轴线布置在凿岩机整体重量的重心线上;4、风马达的进气管直接连接在撑纵臂的阀门上。
工作时,通过操作阀门手柄的不同位置,实现单独冲击,单独旋转或冲击加旋转,根据不同的岩石情况灵活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1、旋转部分通过加长轴与钎尾套传动,一是实现了旋转部分重量的下移,避免了头重脚轻现象;二是旋转部分下移后能与冲击部分共同固定在一个机体座上,提高了整体稳定性,三是通过加长轴将旋转动力传动到钎尾套上,具有弹性传动作用,避免了直接冲击,减少了工作时的强大震动;2、气腿的支撑轴线布置在凿岩机整体重量的重心线上,打眼时使支撑力左右平衡,防止偏心力,工作人员容易驾驭;4、风动马达的进气与冲击部分的进气由同一个阀门手柄操作,工作人员操作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例说明:1——风马达;2——变速齿轮箱;3——加长轴;4——传动齿轮;5——钎尾套齿轮;6——冲击部件;7——操纵臂;8——气腿;9——机体座;10——连接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由凿岩机外壳、外壳内的冲击部件6、气腿8、操纵臂7构成的凿岩机本体以及由变速齿轮箱2和风马达1组成的旋转部分,在冲击部件6的钎尾套上加工有齿轮5,在变速齿轮箱2的动力输出轴上连接有加长轴3,加长轴3上安装有传动齿轮4,传动齿轮4再与钎尾套齿轮5啮合;旋转部分与凿岩机外壳通过连接固定件10共同固定在一个机体座上9,构成一个凿岩机整体;3、气腿8的支撑轴线布置在凿岩机整体重量的重心线上;风马达1的进气管直接连接在撑纵臂7的阀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达邦钻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青岛达邦钻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70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