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车用的驾驶室内遮阳防晒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7099.9 | 申请日: | 200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2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任朝阳;王子龙;任珂;王红;任朝霞;任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朝阳 |
主分类号: | B60J1/20 | 分类号: | B60J1/20;B60J1/04;B60R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车 驾驶 室内 遮阳 防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驾驶室内遮阳防晒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行车用的驾驶室内遮阳防晒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文化已经非常普及,驾车出行为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但是驾车出行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比如,晴朗炎热的夏日,当驾车迎着太阳行驶时,阳光直接穿过挡风玻璃照射进驾驶室,驾驶员的面部可通过驾驶室上方的遮阳板挡住阳光,但是,驾驶员的手臂和大腿却要暴露在阳光照射之下,很多驾驶员都有被阳光灼伤的感受,目前还未有好的解决办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方便能够防止驾驶员迎日行驶时避免阳光对驾驶员手臂或大腿灼伤的遮阳防晒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其结构是由驾驶室挡风玻璃窗窗框、拉杆天线和遮阳窗帘组成,在驾驶室挡风玻璃窗窗框两侧设置有拉杆天线,拉杆天线的下端通过铰链与驾驶室挡风玻璃窗窗框连接,遮阳窗帘的两侧边设置有连接套,遮阳窗帘通过两侧边的连接套套在拉杆天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具有保护手臂和大腿防止久晒灼伤:
当驾车迎日行驶时,将遮阳窗帘从拉杆天线底部向上拉起,形成撑开的遮阳窗帘,为了避免遮挡视线,将遮阳窗帘的上部向后拉下,使其位于方向盘的上方,遮阳进入驾驶室的阳光被遮阳窗帘阻挡照射不到手臂和大腿上,而且还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和对方向盘的操作。当背日行驶时,可将遮阳窗帘下拉到拉杆天线的底部,将拉杆天线与挡风玻璃窗窗框平行即可。
2)当车辆露天停放时,可将拉杆天线和遮阳窗帘全部拉起并推向挡风玻璃,可为车内遮阳。
3)拉杆天线与收音机或车载电话相连,替代车外天线,一举两得。
4)拉杆天线顶部设置指示灯与转向灯并联或串联,监视转向灯的工作状况。
附图说明
附图1为一种驾驶室内遮阳防晒的方法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铰链1、拉杆天线2、连接套3、遮阳窗帘4、指示灯5。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驾驶室内遮阳防晒的方法及装置,其结构是由驾驶室挡风玻璃窗窗框、拉杆天线、指示灯和遮阳窗帘组成,在驾驶室挡风玻璃窗窗框两侧设置有拉杆天线2,拉杆天线2的下端通过铰链1与驾驶室挡风玻璃窗窗框连接,遮阳窗帘4的两侧边设置有连接套3,遮阳窗帘4通过两侧边的连接套3套在拉杆天线2上,
驾驶室挡风玻璃窗窗框包括轿车的前后挡风玻璃窗窗框。
拉杆天线2的下端通过铰链1设置在驾驶室挡风玻璃窗窗框的底边。
在拉杆天线2的顶端设置有与转向灯电路并联或串联的指示灯5。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驾驶室内遮阳防晒的方法及装置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
拉杆天线为普通收音机或电视机的拉杆天线。
遮阳窗帘可选用质地柔软阻光的纱布或尼龙绸。
铰链选用只能前后转动的转轴。
使用也非常简单方便,
1)当驾车迎日行驶时,将遮阳窗帘从拉杆天线底部向上拉起,形成撑开的遮阳窗帘,为了避免遮挡视线,将遮阳窗帘的上部向后拉下,使其位于方向盘的上方,遮阳进入驾驶室的阳光被遮阳窗帘阻挡照射不到手臂和大腿上,而且还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和对方向盘的操作。当背日行驶时,可将遮阳窗帘下拉到拉杆天线的底部,将拉杆天线与挡风玻璃窗窗框平行即可。
2)当车辆露天停放时,可将拉杆天线和遮阳窗帘全部拉起并推向挡风玻璃,遮阳窗帘可将挡风玻璃全部遮挡,阻止阳光直射车内。
3)拉杆天线与收音机或车载电话相连,替代车外天线,一举两得。
4)拉杆天线顶部设置指示灯与转向灯并联或串联,监视转向灯的工作状况。
本实用新型的驾驶室内遮阳防晒装置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体积小、使用方便、一物多用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朝阳,未经任朝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70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