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瓿掰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8026.1 | 申请日: | 2009-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136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婧;杨海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婧 |
主分类号: | B67B7/92 | 分类号: | B67B7/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00山东省临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瓿 瓶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使用安全的安瓿掰瓶装置。
背景技术:
安瓿瓶,是一种密封的小瓶,常用于存放注射用的药物以及疫苗、血清等,如青霉素针剂、庆大霉素注射液等。注射前需要先掰开安瓿瓶,一般都是先用砂轮片将安瓿瓶的瓶颈摩擦一圈,然后护理人员一手按住瓶身上的彩色圆点,捏住瓶的上半部分,一手捏住瓶身,以凹进去的瓶颈为使力点将其掰开;如果没有砂轮片,也可以直接用上述办法掰。但在掰断瓶颈时,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安瓿瓶瓶颈以上的部分容易掰碎,碎玻璃把手划伤,特别是工作量较大,有较多安瓿瓶需要掰开时,更容易使护理人员受到损伤,给护理人员带来痛苦影响工作,而且还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几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安瓿掰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瓿掰瓶装置,包括两半下端铰接的结合面为平面的操作块,其中,所述操作块的上端内侧对称设置有掰瓶凹槽、消毒凹槽和打磨凹槽,所述掰瓶凹槽的截面轮廓线设置为与安瓿瓶瓶颈以上部分轮廓相同,所述消毒凹槽内侧设置有消毒棉层或蘸有酒精的海绵层,所述打磨凹槽的开口端设置有砂轮薄片,所述操作块的外侧上设置有指环。
本实用新型突出优点是:结构简单,可以方便的对安瓿瓶的瓶颈进行打磨、消毒和掰断,且操作块上的掰瓶凹槽的截面轮廓线设置为与安瓿瓶瓶颈以上部分轮廓相同,掰断后,安瓿瓶瓶颈以上部分不容易挤碎,且不会掉出,只有打开两个操作块才会掉出,使用安全、方便,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时其设计主体机构包括操作块1、消毒凹槽2、消毒棉层3、掰瓶凹槽4、砂轮薄片5、打磨凹槽6、指环7和铰接轴8。其中,两个操作块1的结合面为平面,可以对接在一起,下端通过铰接轴8铰接在一起;操作块1的上端内侧对称设置有掰瓶凹槽4、消毒凹槽2和打磨凹槽6,掰瓶凹槽4的截面轮廓线设置为与安瓿瓶瓶颈以上部分轮廓相同,消毒凹槽2内侧设置有消毒棉层3或蘸有酒精的海绵层,打磨凹槽6的开口端设置有砂轮薄片5;两个操作块1的外侧上对称设置有指环7,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安瓿掰瓶装置套在手指上,控制两个操作块1的开合,完成对安瓿瓶瓶颈的打磨、消毒和掰断,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安瓿掰瓶装置,将安瓿瓶放入打磨凹槽6、消毒凹槽2或掰瓶凹槽4,即可以方便的对安瓿瓶的瓶颈进行打磨、消毒或掰断,操作块1上的掰瓶凹槽4的截面轮廓线设置为与安瓿瓶瓶颈以上部分轮廓相同,掰断后,安瓿瓶瓶颈以上部分不容易挤碎,且不会掉出,只有打开两个操作块1才会掉出,使用安全、方便,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婧,未经杨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80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