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压隔离舱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8800.9 | 申请日: | 200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1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邴占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冰轮高压氧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10/02 | 分类号: | A61G1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压隔离舱,属于隔离舱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负压隔离舱是用于将传染病患者单独隔离转移治疗的一种医疗器械。现有的负压隔离舱密封效果差,抗拉强度低,在实际的医护操作过程中不能将患者有效的隔离,尤其当需要转移患者(如:由家庭送往医院、转院、转移病房等)时,不能有效净化从负压舱体内排出的带致病菌的空气,从而不能保证医护人员的工作安全,并且舱体内没有合理的气流组织,不利于患者的治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配套设施完善,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使用,具有转移方便灵活、安全有效的特点,并在保证医护人员工作安全的同时满足患者生存和治疗需要的负压隔离舱。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负压隔离舱,包括由热塑性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制成的舱体1,舱体1的上表面设有透明观察窗口6和可以开合的进出口密封装置5,其特殊之处在于舱体1的首尾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过滤器2和排气过滤器3,排气过滤器3与抽气泵4相互连接,抽气泵4与控制系统7相互连接,控制系统7与舱体1之间连接有进、排风系统8。
所述抽气泵4内部设有控制箱,控制箱由压力传感器、智能变频器、声光报警器构成。
本实用新型配套设施完善,抗拉强度大,密封性好,无渗漏,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使用,具有转移方便灵活、安全有效的特点,在保证医护人员工作安全的同时满足患者生存和治疗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负压隔离舱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舱体、2、进气过滤器,3、排气过滤器,4、抽气泵,5、进出口密封装置,6、透明观察窗口,7、控制系统,8、进、排风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负压隔离舱参考图1,包括由热塑性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制成的舱体1,舱体1的上表面上设有透明观察窗口6和可以开合的进出口密封装置5,其特殊之处在于舱体1的首尾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过滤器2和排气过滤器3,排气过滤器3与抽气泵4相互连接,抽气泵4与控制系统7相互连接,控制系统7与舱体1之间连接有进、排风系统8,抽气泵4内部设有控制箱,控制箱由压力传感器、智能变频器、声光报警器构成。
当有病人需要转移时,打开进出口密封装置5,将病人抬入到舱体1内,然后将进出口密封装置5密封好,医护人员通过控制系统8控制进、排风系统,使空气经过进气过滤器2进入舱体1内,舱体1内的空气通过排气过滤器3由抽气泵4排出舱外,控制箱内的智能变频器根据压力传感器输入的压力信号情况实时改变输出电信号频率以控制排气泵的抽气速率,达到控制软体舱内压力的目的,当舱内压力值偏离设定值时可启动声光报警信号的声光报警器,提示操舱人员进行合理操作。
本实施例一种负压隔离舱的主要技术指标:
1、进气过滤器及排气过滤器的过滤效率为:对粒径大于等于0.3mm的粒子捕集效率大于99.97%。
2、压力指标:设计压力为-0.03MPa,最高工作压力为-0.025MPa;
3、抽气速率:5-20米/min之间可调;
4、湿度指标:夏季时40%-60%,冬季时30%-50%;
5、氧浓度指标:20%-30%;
6、气流流型指标:气流首先通过进气口进舱体,流经舱体内人员的头部,再到舱体内人员的脚部,最后到舱体后方的排气口;
7、噪声:不大于50dB(A)。
本实例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1、利用负压原理隔离病原微生物,同时将舱内被患者污染的空气经特殊处理后排放,保证环境不受污染,密封性能好;
2、通过通风换气及合理的气流组织,稀释舱内的病原微生物浓度,并使患者处于有利的风向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3、舱体采用热塑性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制成舱体,抗拉强度高,耐压高,配套设施集中完善,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使用,具有方便灵活安全有效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冰轮高压氧舱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冰轮高压氧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88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纳米管传感器气敏温度特性测试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手术用洞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