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铝合金轻量化自卸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29312.X | 申请日: | 200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7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程晓东;司敏捷;吕蓬燕;徐伟杰;林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汽集团专用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00 | 分类号: | B60P3/00;B62D33/04;B62D2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量化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重型自卸汽车,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轻量化自卸汽车。
背景技术
传统自卸汽车的车厢均采用钢板类材料,板厚要达到相应标准才能保证车厢的强度和刚度,但这同时增大了车厢的质量,在运输效率和燃油消耗等多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减轻整备质量就意味着可以提高装载质量,即增加了载质量利用系数。一般而言,汽车质量每减轻10%,燃油消耗可降低6%-8%,这对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极有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燃油费用,节约能源。
大容积自卸车的重心高度直接影响自卸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卸货稳定性,公知的副车架和车厢的配合方式很难做到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降低重心。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公知技术领域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轻量化自卸汽车,采用新型高强度轻质材料,降低上装质量;提供一种新的车厢底板结构与副车架配合使用,降低车厢重心,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合金轻量化自卸汽车,包括底盘车、副车架、车厢,所述车厢的前板、爬梯、吊耳、边板、底板、后板、副车架和翼板均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造,其余重要承力部件仍采用钢板制造,与钢材连接处使用螺栓连接。所述车厢的底板与副车架的连接装置为外跨式连接装置,包括车厢的底板纵梁、底板边横梁、底板中横梁、副车架纵梁、底板垫梁、车厢限位座,所述底板纵梁跨于副车架纵梁的外侧,底板纵梁、底板边横梁、底板中横梁固定连接为一体,组成框架结构;车厢限位座固定设置在副车架纵梁与底板纵梁之间;底板垫梁的横截面为L型,纵向垫在底板中横梁上,并与底板纵梁的内侧相接,其内平面与副车架纵梁承接,车厢支座之前的所有底板中横梁通过底板垫梁连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合金轻量化自卸车,车厢所用材料为高强度铝合金,属非热处理合金,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良好的抗腐蚀性,车厢重量降至同尺寸普通钢材车厢的三分之一。车厢的底板与副车架的连接装置为外跨式连接装置,车厢重心降低约120毫米左右,车辆的质量利用率明显增大,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行车稳定性和液压系统举升稳定性大幅度提高;限制了车厢的横向移动,改善了车辆的横向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车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车厢底板外跨式连接装置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
1.底盘车;2.副车架;3.前板;4.爬梯;5.吊耳;6.边板;7.底板;8.铰链座;9.后板;10.铰链臂;11.开合机构;12.后护栏;13.翼子板;14.底板边横梁;15.底板中横梁;16.销轴;17.车厢支座;18.底板纵梁;19.副车架纵梁;20车厢限位座;21.底板垫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合金轻量化自卸汽车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的铝合金轻量化自卸汽车,包括底盘车1、副车架2、车厢,所述车厢的前板3、爬梯4、吊耳5、边板6、底板7、后板9和翼子板13均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造,其余重要承力部件如铰链座8、铰链臂10、开合机构11、后护栏12等仍采用钢材制造,与钢材连接处使用螺栓连接。所述车厢的底板7与副车架2的连接装置为外跨式连接装置,包括车厢的底板纵梁18、底板边横梁14、底板中横梁15、副车架纵梁19、底板垫梁21、车厢限位座20,所述底板纵梁18跨于副车架纵梁19的外侧,底板纵梁18、底板边横梁14、底板中横梁15固定连接为一体,组成框架结构;车厢限位座20固定设置在副车架纵梁19与底板纵梁18之间;底板垫梁21的横截面为L型,纵向垫在底板中横梁15上,并与底板纵梁18的内侧相接,其内平面与副车架纵梁19承接,车厢支座17之前的所有底板中横梁通过底板垫梁21连成一体。
本实施例的铝合金轻量化自卸汽车,采用的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属非热处理合金,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良好的抗腐蚀性;型材和板材在机械加工前表面先氧化处理,氧化膜层致密,耐磨,焊后不需要喷漆处理,在美观耐用的同时也节省了工序,缩短了车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汽集团专用汽车公司,未经重汽集团专用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93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枝粉碎车
- 下一篇:气密封无绝缘轨道电路补偿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