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自动开闭三通阀的静脉输液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9843.9 | 申请日: | 2009-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1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建玲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39/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 山东省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自动 开闭 三通阀 静脉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器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带有自动开闭三通阀的静脉输液器。
技术背景
目前,医院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都是挂在输液架上的液体瓶中的药液通过输液管流经药液过滤器,由头皮针输入患者血管。在输液过程中若要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时,需拔下药液过滤器下方连接的头皮针,将推注药液的注射器与头皮针针座连接后推注,推注完毕,再将头皮针的针座接头与药液过滤器下方的接头连接,恢复输液状态。这种输液器所存在的不足在于:由于药液过滤器是固定在输液管的下端,推注的药液不经过药液过滤器,可导致推注药液中的微粒被推进血管内,造成输液不安全,同时药液过滤器的末端接口在拔接过程中反复暴露在空气中,致使输液管的下口也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造成污染或感染;另外,这种推注方法,操作也不方便。目前,也有的在药液过滤器的壳体一侧增设了注药推注口,这种推注口必须加设管塞或管口盖,使用不仅费事,有时还容易忘记封口,导致事故。另外,由于在推注时,管腔与辅液管是连通的,当推注压力过大时,推注药液可进入输液管内,与输液管内的药液混合,影响推注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拔下头皮针插接头即可完成静脉推注,并可避免空气和微粒杂质输入患者体内,也避免推注药液进入输液管内,而且操作简单、卫生方便、注射安全的一种带有自动开闭三通阀的静脉输液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带有自动开闭三通阀的静脉输液器,由输液管、插瓶针、空气过滤器、滴速调节开关、莫非氏滴管和头皮针构成,在输液管的上端头上连接上插瓶针,在输液管的中部设有莫非氏滴管和滴速调节开关,在输液管的下端连接上头皮针,在头皮针的座端连接上药液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在药液过滤器的上端连接上自动开闭三通阀,输液管的下端插入自动开闭三通阀的上端接口内,自动开闭三通阀的一侧设侧接口,当推注药液时,侧接口与推注针座相连接,自动开闭三通阀的上端接口内和一侧的侧接口内分别设有自动开闭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自动开闭装置,由推动环、弹簧、连杆、固定片和移动片构成,连杆穿过固定片上的滑孔,上端固定在推动环上,下端固定在移动片上,移动片上的通孔与固定片上的通孔错开排列,弹簧缠绕在连杆上。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输液管的底端插入自动开闭三通阀上端接口内,在输液管底端的推动下,移动片下移,药液即可通过自动开闭装置上的固定片上的通孔和移动片上的通孔进行输液,下端接口与药液过滤器相连接,当需要推注药液时,将推注药的注射器插入自动开闭三通阀的侧接口,自动开闭装置上的推动环被压,弹簧压缩,使移动片与固定片分离,然后即可推注,推注完毕后,拔出推注药的注射器,侧接口自动关闭,恢复正常输液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的输液器相比,由于在药液过滤器的上端加设了自动开闭三通阀,只有当输液管插入自动开闭三通阀的上端接口内时,才能输液,若拔下输液管,则输液口自动关闭;同理,只有推注药的注射器插入侧接口时,自动开闭装置才被打开,进行推注,否则,则自动关闭,同时,若推注压力过大,上端接口则被关闭,因此,不仅可避免空气和微粒杂质输入患者体内,无需拔下头皮针插接头即可完成静脉推注,而且操作简单、卫生方便、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自动开闭装置轴向剖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制作本实用新型。该一种带有自动开闭三通阀的静脉输液器,由输液管1、插瓶针2、空气过滤器3、滴速调节开关4、莫非氏滴管5和头皮针6构成,在输液管1的上端头上连接上插瓶针2,在输液管1的中部设有莫非氏滴管5和滴速调节开关4,在输液管1的下端连接上头皮针6,在头皮针6的座端连接上药液过滤器7,其特征在于在药液过滤器7的上端连接上自动开闭三通阀8,输液管1的下端插入自动开闭三通阀8的上端接口9内,自动开闭三通阀8的一侧设侧接口10,自动开闭三通阀8的上端接口9内和一侧的侧接口10内分别设有自动开闭装置11。
所述的自动开闭装置11,由推动环11a、弹簧11d、连杆11e、固定片11b和移动片11c构成,连杆11e穿过固定片11b上的滑孔11k,上端固定在推动环11a上,下端固定在移动片11c上,移动片11c上的通孔11f与固定片11b上的通孔11g错开排列,弹簧11d缠绕在连杆11e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建玲,未经赵建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98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