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泥管浮体硫化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30017.6 | 申请日: | 200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3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姜考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考成 |
主分类号: | B29C35/02 | 分类号: | B29C35/02;B29C33/04;B29C33/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601 山东省蓬***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泥管浮体 硫化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港口疏浚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排泥管浮体加工过程专用的硫化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港口疏浚工程中使用的排泥管浮体大都是塑料壳体,内腔填充有可发性聚苯乙烯塑料泡沫的结构形式的浮体,由于这种浮体外壳为塑料材料,在作业环境稍差的条件下,碰撞带来的破损和阳光照射下的老化加快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为了改进现有塑料浮体存在的明显技术问题。本人曾于2008年9月23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专利申请号为:200820172143.0号,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排泥管浮体”的实用新型专利。在该专利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了橡胶材料加金属加强骨架、纤维加强骨架的技术方案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塑料壳体。为尽快实施该专利技术,为疏港工程提供一种抗碰撞、耐撕裂、耐老化的新的排泥管浮体,本人在查找大量的现有橡胶制品工业中使用的硫化设备及有关技术资料的情况下,也难以解决这一专用装置,无奈本人在反复思考进行设计构思,结合排泥管浮体加工过程中特殊的工艺过程,设计并试制了排泥管浮体生产过程专用的硫化模具,并为成功地研制出一种新的排泥管浮体提供了前提条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改进背景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易行,节省材料并实现一机多用的以橡胶为主要材料生产排泥管浮体专用的硫化模具。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的,一种排泥管浮体硫化模具,它包括上模、下模及二者之间的法兰连接装置,其特殊之处是所述的排泥管浮体硫化模具包括下模设有与排泥管浮体外部结构相同的下模内套、下模外套并通过下模法兰盘连接为一体,构成一密闭且贯通的加热空腔,下模内套端口周边对称设有螺栓窝孔腔体,下模外套设有与加热空腔相通的进、出气管及下模加强筋;上模设有一盖板,其周边为与下模进行连接的法兰盘,盖板内侧面设一呈半管状且两端封堵的内设加热空腔的上模凸头,上模凸头的两端封堵上设有与其加热空腔相通的进、出气管;盖板外侧的上模凸头两侧边各平行设置一呈半管状且两端封堵的内设加热空腔的上模加热外套,上模加热外套的两端封堵上设有与其加热空腔相通的进、出气管,盖板的外侧设有上模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的效果和较突出的特点,其一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取上、下模由内、外套两层结构并内设加热空腔的技术方案,将背景技术中模体、加热腔体及机架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硫化模具具有结构设计新颖、简单,便于操作等较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其二是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简化设计结构,将多种结构拼接于一体达到实现其同样设备的使用功能,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硫化模具具备现有技术中硫化机的使用功能,不仅具有节省材料,而且还具有兼顾排泥管浮体生产过程中胎具的使用功能,达到一机多用的积极的效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泥管浮体硫化模具的具体结构由如下附图给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泥管浮体硫化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下模法兰盘 2-下模外套 3-下模内套 4-下模加热空腔 5-上模加热外套 6-上模盖板 7-上模加强筋 8-下模进气管 9-螺栓窝孔腔体 10-下模加强筋 11-下模出水管 12-下模出气管 13-上模凸头 14-上模凸头进气管 15-上模凸头加热空腔 16-上模凸头出气管 17-上模加热外套进气管 18-上模加热外套出气管 19-上模加热外套加热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泥管浮体硫化模具的具体结构细节及安装使用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考成,未经姜考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00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