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液晶屏减震装置的加固笔记本电脑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0744.2 | 申请日: | 200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4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卯福生;杨振龙;刘洪波;杨贵永;李健;陈乃阔;任自凯;王存勇;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液晶屏 减震 装置 加固 笔记本电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固笔记本电脑,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液晶屏减震装置的加固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加固笔记本电脑采用的液晶屏虽然是经过加固处理的工业级液晶屏,本身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但是在恶劣震动环境下还是会将液晶屏损坏。而且液晶屏只有在左右两侧有固定孔,如果通过结构件直接将液晶屏与笔记本电脑机壳显示屏面板连接,一方面因液晶屏跨度较大,震动时液晶屏中心位置的震幅最大,容易与显示屏前后结构件发生撞击而造成液晶屏的破坏;另一方面,液晶屏与笔记本电脑机壳形成刚性连接,没有缓冲减震装置,容易使二者产生共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实现液晶屏的固定的同时还对液晶屏6个自由度全方位缓冲减震,提高了液晶屏的抗震性能的一种具有液晶屏减震装置的加固笔记本电脑。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主机和液晶屏,液晶屏与主机机壳显示屏面板连接,设置有液晶屏减震装置,液晶屏减震装置包括密封圈、减震装置和螺钉,密封圈设置在液晶屏的前面与显示屏面板之间,减震装置从液晶屏的背面将液晶屏紧压在显示屏面板上,防止液晶屏发生松动;减震装置与显示屏面板的连接方式采用螺纹连接方式,用螺钉进行固定。
减震装置为硅胶减震器,硅胶减震器从液晶屏的背面将液晶屏紧压在显示屏面板上,硅胶减震器与液晶屏的背面的配合部位是硅胶材料,避免了刚性连接,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减振作用;硅胶减震器与显示屏面板的连接方式采用螺纹连接方式,用螺钉进行固定。
密封圈为导电防水密封圈。该密封圈不仅能够起到防水和电磁屏蔽作用,同时对液晶屏前侧面形成缓冲减震。
10个减震装置均布在液晶屏四周,分别从液晶屏的背面将液晶屏紧压在显示屏面板上,每个减震装置均用螺钉固定在显示屏面板上。
减震装置为硅胶减震器,10个硅胶减震器均布在液晶屏四周,分别从液晶屏的背面将液晶屏紧压在显示屏面板上,每个硅胶减震器均用螺钉固定在显示屏面板上。保证液晶屏受力均匀,实现液晶屏的6个自由度都能够得到缓冲减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液晶屏减震装置的加固笔记本电脑和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液晶屏的固定及缓冲减震,提高了加固笔记本电脑液晶屏部分的抗震性能,即便在更恶劣的振动和冲击环境下,液晶屏也不会遭到破坏;同时液晶屏减震装置的使用简化了液晶屏部分的机构设计;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一种具有液晶屏减震装置的加固笔记本电脑的液晶屏减震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一种具有液晶屏减震装置的加固笔记本电脑的液晶屏减震装置的布局示意图。
图中:1、螺钉,2、硅胶减震器,3、硅胶减震器的硅胶材料,4、显示屏面板,5、液晶屏,6、密封圈,7、液晶屏的前面,8、液晶屏的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液晶屏减震装置的加固笔记本电脑,其结构包括主机和液晶屏5,液晶屏5与主机机壳显示屏面板4连接,设置有液晶屏减震装置,液晶屏减震装置包括密封圈6、硅胶减震器2和螺钉1,密封圈6设置在液晶屏的前面7与显示屏面板4之间,硅胶减震器2从液晶屏的背面8将液晶屏5紧压在显示屏面板4上,硅胶减震器2与液晶屏的背面8的配合部位是硅胶材料3,避免了刚性连接,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减振作用;硅胶减震器2与显示屏面板4的连接方式采用螺纹连接方式,用螺钉1进行固定。
密封圈6为导电防水密封圈。该密封圈不仅能够起到防水和电磁屏蔽作用,同时对液晶屏前侧面形成缓冲减震。
10个硅胶减震器2均布在液晶屏5四周,分别从液晶屏的背面8将液晶屏5紧压在显示屏面板4上,每个硅胶减震器2均用螺钉1固定在显示屏面板4上。保证液晶屏5受力均匀,实现液晶屏5的6个自由度都能够得到缓冲减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液晶屏减震装置的加固笔记本电脑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07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微生物二步发酵生产高蛋白豆粕的方法
- 下一篇:咖啡胶囊的酿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