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性角膜不透光接触镜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1443.1 | 申请日: | 200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4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娟 |
主分类号: | G02C7/04 | 分类号: | G02C7/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性 角膜 不透光 接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性角膜不透光接处镜。
背景技术
目前,对弱视的治疗一般配戴眼镜遮光布的方式进行,由于弱视的治疗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尤其是对儿童的治疗一般需要2到3年的时间,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患儿与家长的积极配合,但是由于患儿配戴眼镜遮光布进行治疗时,不能将角膜完全封闭,儿童容易透过眼镜遮光布的侧边观察到外界,降低了治疗效果,不利于弱视的治疗。并且患儿配戴的遮光布一般为黑色等深色布,使得眼镜看上去不协调不美观,患儿配戴后常常受到伙伴的嘲笑,让患儿产生逆反心理不配合治疗,延长了弱视治愈的疗程,容易导致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软性角膜不透光接触镜,对现有技术中配有遮光布的眼睛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以提高对弱视的治疗效果,使患者配戴时更美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方案包括:
一种软性角膜不透光接触镜,其包括镜片本体,其中,由柔性亲水且不透光材料制成的镜片本体中心部向外凸起,形成一用于紧贴在角膜上的弧形部。
所述的软性角膜不透光接触镜,其中,上述镜片本体外侧边为圆形。
所述的软性角膜不透光接触镜,其中,上述弧形部的直径大于配戴者角膜的直径。
所述的软性角膜不透光接触镜,其中,上述镜片本体侧边与眼球四周肌肉之间的距离为十六毫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软性角膜不透光接触镜,采用单体镜片代替在眼睛上设置遮光布的方式,尤其是镜片本体中心部向外凸起,形成一用于紧贴在角膜上的弧形部,使不透光的镜片紧贴在眼球壁上,完全隔断光源,使患者不会因为眼球的运动而观察到外部事物,提高了对弱视的治疗效果,并且本实用新型镜片配戴简单,直接贴覆在眼球壁上而其深色镜片真好覆盖在瞳孔上,配戴美观,使患儿更易接受,相对缩短了治疗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镜片本体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镜片本体沿弧形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各较佳实施例进行较为详尽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性角膜不透光接触镜,不透光的镜片本体中心部向外凸起形成一用于紧贴在角膜上的弧形部,完全隔断外界光源,从而提高了对弱视的治疗效果,使患者配戴时更美观。如图1与图2所示的,软性角膜不透光接触镜包括镜片本体1,由柔性亲水且不透光材料制成的镜片本体1中心部向外凸起,形成一用于紧贴在角膜上的弧形部2。由于镜片本体是由不透光的材料制成的,紧贴在角膜上的弧形部也是不透光的,完全隔断了外界光源,使患者弱视的眼球不感光,提高了对弱视的治疗效果,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镜片放置在眼内,不会影响患者外部的形态,提高了美观程度。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性能,如图2所示的,镜片本体1外侧边为圆形,并且弧形部2的直径大于配戴者角膜的直径,镜片本体1侧边与眼球四周肌肉之间的距离为十六毫米,当眼皮眨动时,仍然可以使镜片本体与眼球之间相对移动而不受眼球周围肌肉的影响,增加了配戴时镜片本体与泪水的接触面积,降低了配戴眼镜本体时的异物感,提高了配戴眼镜本体时的舒适程度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性角膜不透光接触镜,采用单体镜片代替在眼睛上设置遮光布的方式,并且镜片本体中心部向外凸起,形成一用于紧贴在角膜上的弧形部,增加了配戴时镜片本体与泪水的接触面积,降低了配戴眼镜本体时的异物感,并且本实用新型完全隔断了光源,使患者不会因为眼球的运动而观察到外部事物,提高了对弱视的治疗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替换、简单组合等多种变形,这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娟,未经刘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14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