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配实腹钢板的混凝土异形柱——型钢混凝土梁框架节点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20031739.3 申请日: 2009-01-16
公开(公告)号: CN201351308Y 公开(公告)日: 2009-11-25
发明(设计)人: 赵鸿铁;刘义;薛建阳;冯国祥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E04B1/30 分类号: E04B1/30
代理公司: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李郑建;李 婷
地址: 710055***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配实腹 钢板 混凝土 异形 型钢 框架 节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混凝土框架节点,特别涉及异形柱框架梁柱节点。

背景技术

异形柱结构体系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它可以增加房间的实际使用面积,还可以利用保温、隔热、轻质、高效的墙体材料代替传统的粘土砖,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因此很受欢迎。当前工程中普遍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以下简称RC)异形柱框架结构,然而随着应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该结构中梁柱节点的一些弱点及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首先,在节点处梁、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相互交叉,而实际工程中柱的肢厚又较窄,使得混凝土在此处很难浇筑密实;其次在节点处,由于受到肢高肢厚比(肢高肢厚比≤4)以及肢厚宽度的限制,其有效的抗剪截面面积十分有限,抗剪承载力低;再次截面不规整,抗震及变形性能差。因此应用范围十分有限,主要适用于设防烈度8度以下地区的多层建筑中。受到以上几方面的限制,该结构体系不能够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这和市场的巨大需求产生了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亟待开发出一种受力合理、传力明确、构造简单且具有较高抗剪承载力和优良抗震和变形性能的新型异形柱框架节点,适用于高层建筑以及高烈度区。

型钢混凝土(以下简称SRC)结构由于包含有较多的型钢,其抗剪承载力和抗震及变形性能均有明显提高。因此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可以通过在普通RC异形柱节点中配置型钢,形成SRC异形柱框架节点。使异形柱结构能够在高层建筑以及高烈度地区的建筑中得以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实腹钢板的混凝土异形柱——型钢混凝土梁框架节点。这种通过在节点中配置实腹钢板,构成配实腹钢板的混凝土异形柱——型钢混凝土梁框架节点。该节点能够有效提高普通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特别适合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其以上地区的高层建筑中推广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配实腹钢板的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型钢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包括型钢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中配置实腹钢板;所述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是T形截面、L形截面或+形截面,其中T形截面的型钢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梁交汇形成边节点,L形截面的型钢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梁交汇形成角节点,十形截面的型钢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梁交汇形成中节点。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特点是:

所述的T形截面型钢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梁交汇形成边节点,该新型节点的柱中配置纵向钢板并通过角焊缝拼接构成实腹骨架,同时在柱中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型钢混凝土梁中型钢的翼缘通过坡口焊缝与节点区的竖向钢板进行焊接连接,在节点核心区和翼缘对应的高度处焊接加劲肋,加劲肋也通过坡口焊缝和竖向钢板进行焊接连接;型钢混凝土梁中的腹板通过角焊缝与节点区的竖向钢板进行焊接连接;型钢混凝土梁角部的纵向受力钢筋从节点处竖向钢板的两侧穿过伸入节点核心区并根据锚固长度的要求,将钢筋伸入到节点的翼缘中并向上、下弯折进行锚固;节点核心区箍筋配置成为U形箍、L形箍或非封闭的矩形,在核心区的实腹钢板以及型钢混凝土梁中型钢的腹板上和箍筋对应位置处开孔,孔的直径略小于箍筋的直径,将箍筋焊接到相应的位置上。

所述的L形截面的型钢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梁交汇形成角节点,该型节点的柱中配置纵向钢板并通过角焊缝拼接构成实腹骨架,同时在柱中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型钢混凝土梁中型钢的翼缘通过坡口焊缝与节点区的竖向钢板进行焊接连接,在节点核心区和翼缘板对应的高度处焊接加劲肋,加劲肋也通过坡口焊缝和竖向钢板进行焊接连接;型钢混凝土梁中的腹板通过角焊缝与节点区的竖向钢板进行焊接连接;型钢混凝土梁角部的纵向受力钢筋,从节点处竖向钢板的两侧穿过伸入到节点核心区,并根据锚固长度的要求,将钢筋伸入到节点的翼缘中并向上、下弯折进行锚固;节点核心区箍筋设置成非封闭的矩形和L形,在核心区的实腹钢板以及型钢混凝土梁中型钢的腹板上与箍筋对应位置处开孔,孔的直径略小于箍筋的直径,将箍筋焊接相应的位置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17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