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复性血管阻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1852.1 | 申请日: | 2009-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19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王英禹;李小飞;周勇安;王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135 | 分类号: | A61B17/135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商宇科 |
地址: | 71003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性 血管 阻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复性血管阻断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一些外科手术时,需要将有的静脉以及动脉血管剥离后进行夹持,便于观察病人的反应而做出相应的急救措施。目前常用的可复性血管阻断方法主要有:
1、套管法。参见图1,它是将血管利用手术器械剥离,将结扎线从血管底部穿出,将穿过血管的结扎线两头提起一并穿过有弹性的套管,利用止血钳夹住套管的端部,同时利用另一止血钳沿套管方向慢慢对血管进行挤压,弹性套管由于自身具有弹性,在挤压的过程中,对游离的血管进行可复性阻断。该方法阻断血管时无法精确控制阻断压力,且结扎线较细,容易割伤血管,尤其当血管壁较薄或有炎性水肿时。且操作过程复杂、使用不便、效果不佳,延长了手术前序时间,影响了手术进程。
2、夹持法。该方法是采用一个带有夹子的细的可扩张气囊对血管进行直接夹持,该夹子的夹头部分较宽,当血管游离范围较小无法安置,操作时需要另外的医务人员相互配合来获取对血管的夹紧或松弛,阻断压力不好控制,且易损伤血管,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阻断效果明显的可复性血管阻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复性血管阻断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可复性血管阻断装置包括水囊;所述水囊上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注水管。
上述水囊上设置有锁紧装置。
上述锁紧装置是锁紧阀。
上述水囊上还设置有刻度。
上述注水管的端部设置有自动锁止阀。
上述水囊是条状或椭圆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在结扎线上直接设置有水囊,大大简化了现有套管法中所采用的各种器械,使得结构简单,可迅速对剥离的可复性血管阻断,大大缩短了手术前序时间。
2、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在结扎线上直接设置有水囊,利用与水囊相连通的注气管注入空气或者液体后,水囊可迅速膨胀,膨胀后的水囊对血管进行挤压,可复性阻断血流,操作相当方便。
3、可复性阻断效果显著。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水囊来对剥离的血管进行可复性阻断,对于需要迅速可复性阻断血管来阻挡血液流通的情况来说,可迅速对水囊充气或者注入液体;对于需要慢慢可复性阻断血管来阻挡血液流通的情况来说,可缓慢对水囊充气或者注入液体。可随时控制水囊的大小来判断病人在可复性阻断血管的生理反应,可复性阻断效果相当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所采用套管法对可复性血管阻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可复性血管阻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4为图3的A-A相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复性血管阻断装置,该可复性血管阻断装置包括水囊2;水囊2上有与其相连通的注气管3。
注气管3的端部设置有自动锁止阀4,可以防止注入水囊2的空气或液体外泄。水囊2可以是长条状、椭圆状等其它类似形状的。在水囊2上可以设置锁紧阀5,用于在结扎线穿过血管6后将两根含有水囊2进行锁紧,可以取代现有技术中止血钳的功能。
参加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从剥离出的血管6底部穿过,然后利用与水囊2相连通的注气管3向水囊2注入液体,利用一个止血钳将含有水囊2夹住,水囊2在有空气或液体存在的条件下,迅速膨胀,呈长条状或这椭圆状,膨胀后的水囊2可挤压其内部的血管6,使得血管6被牢牢夹住,达到止血的功能,同时,可以根据手术的需要来调节水囊2的膨胀度,为了更为精确,在水囊2上还设置有刻度1,当锁紧阀5从水囊2的一侧起始端(为0刻度)夹住水囊2的另一侧时,可以根据锁紧阀5在水囊2另一侧的刻度1,来判断血管的压力值,即对血管夹持的松与紧,使用相当方便。当然可以在水囊2的上再设置有锁紧装置,比如锁紧阀5等都可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复性血管阻断装置的功能,就可以取代止血钳的功能,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更为方便,可大大简化手术的前序工作,缩短了手术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18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内墙体内保温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丝绸热转印箔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