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热机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1880.3 | 申请日: | 2009-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38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武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D1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慈源有限责任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鲍燕平 |
地址: | 710021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机组。
背景技术
常规的换热机构和软化水机构均独立设置,平面布局较为分散,各单体连接距离长,不利于集成化、标准化的实现。
现有的换热机组只考虑了热水循环机构,未考虑补充用软化水,所以需要另外设置软化水机构,如果将热水循环机构和软化水机构统一考虑,集中到一个橇座上,则更加节省空间和投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机组,它将热水循环机构和软化水机构集中到一个橇座上,换热机组布局集中,节省空间,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设计一种换热机组,它包括通过管线连接的换热器、循环泵、补水泵、除污器,其特征是:换热器、循环泵、补水泵、除污器集中分布在一个橇座上,并且在橇座上还分布有自动软水器;
所述除污器通过管线与两台并联连接的循环泵连通,再与换热器串接;自动软水器与补水泵通过管线连通在除污器与循环泵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橇座可以是一个平面,或是多个层面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
1、实现了将热水循环机构和软化水机构集中到一个橇座上。所有设施的安装、连接均在橇座上完成。
2、如附图所示,将自动软水器、换热器、循环泵、补水泵和除污器布置于橇座上。当热水循环机构需要补充软化水时,补水泵从软化水机构内抽吸软化水。
3、将热水循环机构和软化水机构统一考虑,并集中到一个橇座上,使其更便于运行管理,也节省空间和投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换热机组实现了热水循环机构和软化水机构一体化,所有设施的安装、连接均在橇座上完成,橇座上安装有换热器、循环泵、补水泵、除污器及自动软水器等。该橇装换热机组不仅可提供建筑物采暖用热水,还可提供生活用热水。
在供热系统中选用该橇装换热机组,不仅减少了投资,节省了占地面积,还缩短了安装周期,便于运行管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橇座;2、换热器;3、循环泵;4、补水泵;5、除污器;6、自动软水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将热水循环机构:换热器2、循环泵3、补水泵4及除污器5和软化水机构(自动软水器6)布置到一个橇座1上。其中,循环泵3有两台,一台运行,一台备用,两台循环泵3通过管线并联连通,并通过管线串接在除污器5与换热器2之间,换热器2、循环泵3、补水泵4及除污器5和自动软水器6布置在一个平面上。也可以布置在不同平面上,热水循环回水管线经除污器5,与循环泵3、换热器2布置在一个平面上;自动软水器6与补水泵4通过管线连通布置在另一个平面上,通过不同层面分布可以更加节省空间,布局更加合理。
热水循环回水经除污器5后,进入循环泵3加压,再进入换热器2进行加热,最后热水循环出水进入热用户。当热水循环机构需要补充水时,补水泵4从软化水机构内抽吸软化水。从而实现了一种新型橇装换热机组。
与同样规模的非橇装热水循环机构和软化水机构相比,该新型橇装换热机组外形尺寸小了30%,安装快捷,运行管理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18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车集成式电液一体化举升装置
- 下一篇:化妆品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