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棉花防落去雄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2306.X | 申请日: | 2009-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898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黄殿成;蔡忠民;董合林;刘建功;崔学芬;李根源;杨晓东;薛中立;余学科;周红;焦光婧;黄玉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 翎 |
地址: | 4550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棉花 去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杂交制种用去雄装置,具体是指一种棉花防落去雄器。
背景技术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途径,要利用杂种优势就必须配制杂交种。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手工去雄制种的方法,即用手工掐掉花冠和雄蕊,费工、费时、效率低、成本大,所生产的种子售价高,农民不易接受,严重影响新品种的推广,从而成为杂交种利用之瓶颈。而目前现有的去雄器有的只能剥花,有的只能去雄,并且去雄不彻底,对柱头有损伤,如专利号为ZL200720153014.2的棉花去雄器,通过一端连接的夹板装置,在连接端内设置弹性体,在非连接端设置刀片装置和海棉质体和液体包进行棉花去雄,虽然其装置机构简单实用,但是单独的夹板装置对于防止棉铃脱落不是很好,并且通过海棉质体和液体包内设置杀雄液,杀雄不彻底,对残留在柱头上的花粉更是无能为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棉花防落去雄器,其通过环割捋雄式原理,不但具有剥花、去雄的功能,并且可有效防止棉铃脱落,对残留花粉的清洗也更加彻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棉花防落去雄器,包括管体和一个两侧带有开孔刀口的弹性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一端设置弹性切割夹,另一端与管体垂直方向上设置手把,手把上设置有喷雾压杆,与压杆相对设置有喷雾开口,手把末端安装微型喷雾器,另一端与管体结合处安装有手动旋转盘。
上述管体直径与棉花花苞直径大小相同。
上述管体内套设有内套管。
上述开孔设置在刀口中央,并相互对称。
上述开孔成半圆形,并与花柱基部直径大小相同。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不但具有剥花、去雄功能,并且可有效防止棉铃脱落和彻底清洗残留花粉,提高制种质量和40%的制种效率,可延长有效剥花时间2-3小时;
2、通过设置可调整的内套管装置,适用于不同大小花器的棉花品种;
3、对于杂交铃和自交铃有明显区别,使用不影响田间纯度鉴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管体,2-手动旋转盘,3-喷雾压杆,4-手把,5-微型喷雾器,6-开孔,7-内套管,8-弹性切割夹,9-喷雾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棉花防落去雄器,包括管体1和一个两侧带有开孔刀口的弹性切割夹8,其中,管体1直径与棉花花苞直径大小相同,管体1内套设有可更换调节管体内径的内套管7,内套管7安装在弹性切割夹8刀口开孔方向一侧的管体1端口,管体1一端焊接弹性切割夹8,弹性切割夹8两侧的刀口上各设置有一个相互对称的开孔6,开孔6成半圆形并与花柱基部直径大小相似,管体1另一端垂直方向上设置有手把4,与手把4结合处安装有手动旋转盘2,手动旋转盘2与管体1连接为一体,与管体1相对的手把4末端安装有微型喷雾器5,在手动旋转盘2与微型喷雾器5之间的手把4上还设置有喷雾压杆3,与喷雾压杆3相对设置有一个喷雾开口9,其开口方向和管体1朝向一致,喷雾压杆3和喷雾开口9与微型喷雾器5相连,按压喷雾压杆3,微型喷雾器5内的液体即可从喷雾开口9内喷出。
本实用新型利用结合了微型喷雾技术,采用环割捋雄式原理,在实际操作使用时,首先根据不同品种花器大小的不同选择安装相匹配的内套管7,向微型喷雾器5中加入防落素水剂,并将其安装好;按压弹性切割夹8,其两侧刀口打开,将花苞塞进内套管7内,松开夹子,拨动手动旋转盘2,手动旋转盘2,带动管体和弹性切割夹8一起转动,依靠夹子的弹性,刀口将花苞环形水平割开,花柱仍留在刀口开孔6中不受损伤,抽出花苞的同时依靠开孔孔6的阻力将花粉囊全部捋下,被割离的花苞留在管体1中;然后将喷雾开口9对准柱头,按压喷雾器压杆3,雾化的防落素水剂将从喷雾开口9中喷出。重复进行时,上一个花苞将被下一个从管体的另一端开口中自动顶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23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
- 下一篇:一种差分定位随钻地震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