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滴灌防堵透气阀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2339.4 | 申请日: | 200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11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汪星;朱德兰;马理辉;辛小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5B15/00 | 分类号: | B05B15/00;F16K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2100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滴灌 透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属于地下滴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滴灌防堵透气阀。
背景技术
地下滴灌是微灌技术的典型应用形式之一,是指水通过地埋管道上的滴头缓慢出流渗入附近的土壤,再借助毛细作用或重力作用将水分扩散到整个根系层供作物吸收利用。由于灌水过程中对土壤结构扰动较小,有利于保持作物根层疏松通透的环境条件,并可减少土面蒸发损失,因此地下滴灌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益。此外,输水系统地埋后便于农田耕作和作物栽培管理,且地埋后管材抗老化性能增强,且不易丢失或人为损坏。因此,地下滴灌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服务对象以经济作物最为常见,多集中在果树、蔬菜和其他高产值作物上,大田作物中也有少量使用,以棉花和玉米作物为主。但是,地下滴灌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或由于地下滴灌系统停止供水时易在管路中产生负压,造成管外土壤颗粒内吸而引起出水孔堵塞,或由于管路中压力不稳导致各个出水孔出水不均匀。因此,为了解决地下滴灌系统的灌水均匀性差和出水孔易堵塞的问题,研制一种地下滴灌防堵透气阀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进一步改善地下滴灌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滴灌防堵透气阀,以解决目前地下滴灌过程中灌水均匀性差和出水孔易堵塞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地下滴灌防堵透气阀,包括排气管,进气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排气管的上端设有透气孔,所述的排气管和进气管之间连接有空腔,该空腔的内部有浮动塞。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特点是,空腔可以是球状或者上半部分圆锥形,下半部分圆柱形的结构。浮动塞可以是球状或者上半部分圆锥形,下半部分圆柱形的结构。浮动塞的底面直径大于排气管的口径和进气管的口径。浮动塞采用轻质材料,其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进气口的下端有和管路连接的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地下滴灌防堵透气阀,由于其运用轻质浮动塞作为浮标,能够使管中气体及时快速排出,起到了有效的防堵作用,并解决了灌水均匀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地下滴灌防堵透气阀,包括排气管1,进气管4,在所述的排气管1的上端设有透气孔5,所述的排气管1和进气管4之间连接有空腔2,该空腔2的内部有浮动塞3。空腔2可以是球状或者上半部分圆锥形,下半部分圆柱形的形状。浮动塞3可以是球状或者上半部分圆锥形,下半部分圆柱形的形状。浮动塞3的底面直径大于排气管1的口径和进气管4的口径。浮动塞3采用轻质材料,其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进气口4的下端有和管路连接的内螺纹。
参见图3-图4,本实用新型的地下滴灌防堵透气阀可以安装在输水管上,通过进气管4与输水管路7上的接口6螺纹连接,透气孔5露出地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地下滴灌系统工作过程中,透气孔5通过空腔2和大气相通,当输水管7中有气体时,气体会上升并聚集在空腔2的上部,腔内气体聚积,压力上升,当气体压力大于系统压力时,腔内水面下降,浮动塞3随水位一起下降,这时排气管1为开启状态,气体从排气管1排出,气体排尽后,水位上升,浮动塞3也随之上升,关闭排气管1,这样就达到了排气不排水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23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