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力车的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2929.7 | 申请日: | 2009-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7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马维亮;马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维亮 |
主分类号: | B62M1/04 | 分类号: | B62M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地址: | 71001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力车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力车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人力车,如自行车、三轮车的驱动装置通常是由连接车子中轴两侧一对成180度角的脚拐被人的左右脚交替踏蹬使右侧连接的花盘转动,通过链条带动安装在后轮轴上的飞轮使车行进。这种驱动装置的缺点是骑行费力、速度慢,且改进后的变速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省力、速度快且变速方便的人力车的驱动装置。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人力车的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后平叉前部的中轴套及中轴套内的中轴,中轴两端连接一对成180度角的脚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平叉中部设有一个变速箱,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与飞轮链条传动的花盘,该变速箱的输入轴分别连接变速箱两侧对称设置的单向加力摆动臂;所述单向加力摆动臂通过一个设置在后平叉后部的杠杆机构与所述的脚拐传动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杠杆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后平叉后部两分叉上的踏杆支轴,踏杆支轴与各自外侧的一个踏杆后部转动连接,踏杆后端为下钩状,并通过拉杆与单向加力摆动臂连接;踏杆前端外侧连接脚踏,踏杆前端内侧设有滑槽,每个脚拐末端设有转轴,该转轴插入本侧踏杆所述滑槽内与踏杆滑动连接。所述单向加力摆动臂内镶嵌有单向齿轮与输入轴连接。所述变速箱左侧设有换挡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加长踏杆的杠杆原理,以及踏杆前端内侧设计的滑槽,在右脚踏下,自然把左脚带起;反过来,左脚踏下也就把右脚带起,反复上下交替踏,脚不用兜圈,这样省力、速度快,加大了车行进的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俯视图。
图3为摆动臂结构示意图。
图1到图3中:1、飞轮;2、后平叉;3、链条;4、花盘;5、换挡手柄;6、变速箱;7、中轴套;8、脚踏;9、滑槽;10、脚拐;11、摆动臂;12、拉杆;13、踏杆支轴;14、踏杆;15、脚拐转轴;16、单向齿轮;17、输入轴连接孔;18、拉杆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人力车的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后平叉2前部的中轴套7及其中的中轴,中轴两端连接一对成180度角的脚拐10,后平叉中部设有一个变速箱6,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与飞轮1链条3传动的花盘4,该变速箱的输入轴分别连接变速箱两侧对称设置的单向加力摆动臂11;在后平叉后部两分叉上分别设置有踏杆支轴13,踏杆支轴与各自外侧的一个踏杆14后部转动连接,踏杆后端为下钩状,并通过拉杆12与摆动臂11连接;踏杆前端外侧连接脚踏8,踏杆前端内侧设有滑槽9,脚拐10末端设有转轴15,并分别插入本侧踏杆所述滑槽9内与踏杆14滑动连接。所述变速箱左侧设有换挡手柄。
如图4所示,单向加力摆动臂内镶嵌有单向齿轮与输入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原理是这样的:
脚踏下一次,踏杆后端钩头翘起带动拉杆向后,拉杆带动摆动臂向后使内镶的单向齿轮卡位(齿轮倒面),带动输入轴转动并通过变速箱内的齿轮组变速由输出轴输出动力至花盘,再由链条传递到飞轮,驱动车辆前进。根据道路情况,可通过换挡手柄变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维亮,未经马维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29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