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加工中心双交换工作台旋转交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2957.9 | 申请日: | 200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520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高明铭;何新林;李瑞兴;方雄文;孙庆;冉录凤;朱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66 | 分类号: | B23Q1/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3003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加工 中心 交换 工作台 旋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交换装置,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双交换工作台的旋转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机床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换工作台加工中心机床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类机床消除了工件装夹、定位、拆卸等加工准备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可是截止目前,卧式加工中心双交换工作台的旋转交换机构大都采用的是传统的液压驱动装置,通过驱动曲柄连杆机构实现工作台旋转交换和定位,或者通过液压缸推动齿条运动来驱动齿轮旋转实现工作台交换和定位。无论是液压驱动曲柄连杆机构,还是液压驱动齿轮齿条交换机构,他们共同存在的不足是1.结构复杂,保养维护要求很高;2.随着机床使用年限的增加,液压机构的逐渐磨损,使交换机构的承载能力下降,曲柄连杆机构或齿轮齿条定位系统的逐渐磨损,使定位精度下降;3.大修恢复通常只能用更换零件的方式完成,大修恢复的成本很高,周期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定位精确、长期稳定的卧式加工中心双交换工作台的旋转交换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卧式加工中心双交换工作台旋转交换装置包括支座和安装在支座上的内置液压缸回转中心,液压缸的缸体/或活塞安装在交换臂的底面回转中心上,活塞/或缸体安装在支座上,交换臂的升降受内置液压缸支配,其特征在于,支座上固定有一个龙门型支架,龙门型支架的两侧立柱间距大于交换臂所带动的工作台的长度,在龙门型支架的横梁中间安装有一个由伺服电机带动的精确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的下端与交换臂的中点固定连接,旋转机构的中心轴线与交换臂的中心轴线垂直,伺服电机内置有角度编码器。
所述的精确旋转机构主要由伺服电机、减速器、联轴器、导向柱以及轴承电机座组成。伺服电机轴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滚珠花键轴连接,滚珠花键轴一端用轴承支承在轴承电机座上,另一端与导向柱连接,轴承电机座固定安装在龙门型支架的横梁中点,导向柱与交换臂的回转中心固定连接。
工作台交换时,数控系统发出指令,内置液压缸工作,缸体上升托起交换臂,交换臂带动工作台上升。当交换臂上升到位后,数控系统发出旋转指令,伺服电机带动减速器、联轴器、滚珠花键轴转动,滚珠花键轴将动力传递至导向柱,导向柱带动交换臂回转,当交换臂回转到位后,数控系统发出指令,液压缸中的缸体回退使交换臂下降至装夹工位辅助支撑机构上,一个工作循环结束。
本实用新型卧式加工中心双交换工作台旋转交换装置简化了双交换工作台卧式加工中心的机床结构,减少了机床调试安装时的工作量;由于电机驱动结构简单,使得各功能机构结构简单,且功能单一,所以可靠性高,发生故障也易于判断和维修;整个系统日常保养维护点少,传动机构零件数目少,各零件均为直联固定连接,发生机构磨损的可能性只存在于减速器内部,一旦磨损造成间隙过大至影响交换定位,只需通过系统补偿电机所转角度,即可补偿掉间隙,可不更换零件,长期保持旋转定位精度。
该结构应用于多种规格的交换工作台加工中心机床上,均达到了机床功能、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曲柄连杆交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旋转交换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摆动液压缸,2.曲柄,3.定位块,4.支座,5.回转中心件,6.交换臂,7.伺服电机,8.减速器,9.联轴器,10.轴承电机座,11.轴承,12.滚珠花键轴,13.滚珠花键轴套,14.龙门型支架,15.自润滑导套,16.导向柱,17.内置液压缸,18.支座,19.保险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支座18上固定有一个龙门型支架14,龙门型支架14的两侧立柱间距大于交换臂6所带动的工作台的长度,在龙门型支架的横梁中点安装有一个由伺服电机带动的精确旋转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汉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29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装式孔口管及其安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使彩色珍珠固色、增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