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儿和父母的一体床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3831.3 | 申请日: | 200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2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党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党龙 |
主分类号: | A47C19/00 | 分类号: | A47C19/00;A47C19/04;A47D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52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父母 一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具,具体涉及一种婴儿和父母的一体式床。
背景技术
传统家庭生活中,父母的床和婴儿的床是分离的,婴儿尚且很小,独立起居、娱乐等困难而危险,父母照顾婴儿相当不便。若父母和婴儿同睡一张床时,婴儿睡在床沿侧,容易翻滚造成落地危险,而睡在父母中间,容易为父母挤压等三方都睡眠不舒服,若父母离开,因为大床上没有阻挡的东西,婴儿爬行会造成落地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婴儿和父母的一体式床,通过对父母大床的改进,增加婴儿床的功能,让父母和婴儿同处一床,使得父母可以即时照顾到婴儿,避免婴儿落地的危险。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儿和父母的一体床,包括大床、婴儿托板、拉绳和铰筒;所述大床床面上有一长方孔,长方孔的表面大小可以较宽松的容纳一个躺式婴儿,长方孔内有一个略小于长方孔的婴儿托板,婴儿托板和大床的床面平行;婴儿托板的床头和床尾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铰筒为一圆柱体,位于婴儿托板的正下方并靠近床底,其两端放置在大床的两个侧面的圆孔内并可以其轴心转动,铰筒与大床床面平行,其上还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婴儿托板的工作空间,在床面长方孔和铰筒上部之间;所述拉绳通过婴儿托板的床头和床尾两侧的大床床面部分,与安装在大床两个侧面的铰筒的外圆周面的两端固定连接。
一般仅作为父母大床的话,婴儿托板处于长方孔中,与大床床面平齐,铰筒处于锁定位置,即铰筒不转动,拉绳和婴儿托板不移动。如果要增加婴儿床的功能,铰筒解除锁定状态,转动铰筒,缠绕其外表面的拉绳即徐徐释放,婴儿托板即在自重作用下向下运动,运动到一定位置,铰筒即可又锁定。尔后,婴儿即可以在婴儿托板上活动和睡觉。这样,即保证了父母与婴儿亲密接触的同时,又使得婴儿在有限的活动空间内保持安全,不至于落地。
作为该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婴儿托板的工作空间的四侧,安装有侧板,这样可以防止因为工作空间高度过大,婴儿因活动掉进床内。同时,在侧板上开有透气孔,不至于该空间内空气污浊。
作为该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婴儿托板的工作空间的底端,安装有底板,底板与侧板连接,可以防止因婴儿托板的脱落而对婴儿造成伤害。
作为该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婴儿托板上放置有软垫,在侧板上包装有软垫,可以防止婴儿在婴儿托板和侧板形成的空间内摔倒受伤。
作为该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婴儿托板床头和床尾两侧的大床床面有数个直角部位,在拉绳通过的直角部位上安装有定滑轮,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摩擦力.并且,把床面的直角部位都挖成一个半圆的弧,将定滑轮安装在弧心,这样在拉绳工作时,依然保持床面的平整,防止因床面凸起而使人受伤.
作为该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大床的侧面安装有定滑轮,这样可以调整拉绳的拉力方向与床面上的定滑轮的转动方向保持一致,不至于使拉绳与床面上的定滑轮的位置发生偏移。
作为该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铰筒上设置有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包括位于铰筒一端的把柄、把柄上的锁钉孔、锁钉、在与把柄同一端的大床侧面上有一个以铰筒的轴心为圆心的定位圆,其半径等于铰筒的轴心到锁钉孔圆心的距离,在定位圆上有数个定位孔,定位孔与锁钉孔的孔直径大小相等,锁钉的直径略小于锁钉孔的直径。如果使铰筒处于锁定状态,锁钉穿过把柄上的锁钉孔进入大床侧面上的定位孔,此时铰筒不能转动,拉绳和婴儿托板也不能移动;当铰筒处于解锁状态时,即锁钉仅穿过锁钉孔而不再与定位孔相连,此时,转动铰筒,拉绳和婴儿托板就可移动。这样,保证了婴儿托板可以长时间位于其工作空间的任何位置而不移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该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婴儿和父母的一体床的正视图;
图2:婴儿和父母的一体床的俯视图;
图3:婴儿和父母的一体床图2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党龙,未经党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38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