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载双切滚刀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34057.8 | 申请日: | 200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6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晶;王小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江工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7/00 | 分类号: | B23B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3002 陕西省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载 双切滚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用的刀具,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重载双切滚刀。
技术背景
重载双切滚刀的特点是在切削工件时进刀量大,切削速度快。同时它所产生的铁屑量和切削热自然也就大。如何能使刀刃处的切削热尽快散去,保持切削速度持续快速,这是截止目前工件加工企业和刀具生产企业尚未解决的一大难题。通常情况下,降低刀刃温度的方法和途径主要通过加快切削液的流淌速度和尽快排除铁屑。实际上,通过加快切削液的流淌速度并不能带走太多的切削热,也就是说,这种方法不会产生明显效果;尽快排除铁屑才是最佳途径,因为切下的铁屑带有约80%的切削热量。因此,如何使铁屑排除顺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点。现有的重载双切滚刀在切削过程中切削面大,形成的铁屑是大块的、较长的,这就必然使得排屑无法顺畅、快速,也就自然使刀刃处的热量堆积,温度快速升高,致使滚刀刃口的磨损加快,刀具极易损坏。为了延缓刀刃的磨损,无奈之下只好降低切削速度,通常是按机床额定运转速度的60%控制切削速度,这就造成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重载双切滚刀构造上的不足,提出一种排屑顺畅、快速的重载双切滚刀,这种滚刀能够按机床额定速度进行快速切削,而且刀具寿命长。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载双切滚刀,包括沿滚刀螺旋线方向有序排列的主齿和副齿,其特征是在每个主齿顶部,偏离顶端的阿基米德螺线左侧1-2mm处设置有一个沟槽——分屑沟,该沟槽的中心线与主齿顶端的阿基米德螺线平行,槽深1-2mm,槽口宽度为2-3mm,槽底R1-2mm,敞口角度8-12°;每个副齿顶部,偏离顶端的阿基米德螺线右侧1-2mm处也设置有一个沟槽——分屑沟,该沟槽的中心线与副齿顶端的阿基米德螺线平行,主、副齿上的分屑沟断面形状形同。
分屑沟的存在,相当于把每个主、副齿的刃口端面一分为二,形成两倍迎面刃口,而每个迎面刃口宽度变小。当滚刀切削工件时,同样的进刀量,被切下的铁屑只有小块的,根本不会有大块铁屑产生,这种小块的铁屑很容易被高速旋转的滚刀甩出,因此,滚刀齿部不会积存切削热。本实用新型重载双切滚刀从根本上解决了切削过程中的排屑难题,能使滚刀按机床额定速度进行快速切削,而且刃口磨损量减小,刀具使用寿命延长。实践证明,本实用新型重载双切滚刀能使切削效率至少提高3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重载双切滚刀的正面形状和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重载双切滚刀的端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I部滚刀主齿前刃面形状放大图。
图4是图1中II部滚刀副齿前刃面形状放大图。
图中:1.主齿,2.副齿,3.主齿前刃面分屑沟,4.副齿前刃面分屑沟,5.齿顶阿基米德螺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重载双切滚刀上的主齿前刃面分屑沟3和副齿前刃面分屑沟4分别位于每个主齿1和每个副齿2的端面上,分屑沟3的确切位置是在偏离主齿顶端的阿基米德螺线5左侧1-2mm处,如图3所示;分屑沟4的确切位置是在偏离副齿顶端的阿基米德螺线5右侧1-2mm处,如图4所示。
如图1和图2所示,分屑沟3和分屑沟4的中心线与齿顶端的阿基米德螺线5是平行的。
如图3和图4所示,分屑沟3和分屑沟4的断面形近似于圆弧形空缺。对于一个直径为190mm的滚刀,其分屑沟最佳指标应为:槽深1.5mm;槽口宽度2.5mm;槽底R1mm;敞口角度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江工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汉江工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40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旋转的针雕机纹字机构
- 下一篇:一种盛放物证或物样的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