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规则格网DEM数据采集综合取舍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4381.X | 申请日: | 201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9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苗小利;高鹏;张文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煤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1/00 | 分类号: | G01C11/00;G01C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规则 dem 数据 采集 综合 取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摄影测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非规则格网DEM数据采集综合取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采集方式有两种:规则格网采集方式和非规则格网采集方式。规则格网采集方式是利用数字摄影测量仪器,在立体模型中按规则矩形格网进行采样,直接构成规则格网的DEM;非规则格网采集方式也是利用数字摄影测量仪器,在立体模型中采集断裂线和地形特征点,由此间接构成规则格网的DEM。
无论那种DEM数据采集方式,都存在着综合取舍问题。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1∶10000、1∶50000数字高程模型》技术规范,给出了规则格网DEM的格网尺寸,这样,依据现有的规范,利用现有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进行参数设置,就可以解决规则格网采集方式的DEM综合取舍问题;但对于非规则格网采集方式,一是现有规范没有明确其采集综合取舍指标,二是在现有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没有与其相适应的模块,通常对于非规则格网DEM数据采集的综合取舍,主要是由作业人员根据自身的作业经验判断,由于不同作业人员综合取舍程度不一致,导致DEM数据冗余或精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数据综合取舍精度高的非规则格网DEM数据采集综合取舍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规则格网DEM数据采集综合取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参数输入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用于显示数据综合取舍结果的取舍显示模块;其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连接参数输入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取舍显示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处理参数输入模块输入的数据和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并将处理结果传送给取舍显示模块,由取舍显示模块进行显示,所述参数输入模块用于输入被测区的比例尺和地形类型参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测断裂线和与被测断裂线左右相邻的两断裂线的高程值。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不受作业人员经验影响,数据综合取舍精度高。
2.能有效控制非规则格网DEM采集成果的质量,避免DEM生产因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从而节省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
3.弥补了现有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无法直接对非规则格网DEM采集方式进行综合取舍的技术缺陷。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某区域地形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参数输入模块;2-数据采集模块;3-数据处理模块;4-取舍显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非规则格网DEM数据采集综合取舍系统,包括参数输入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2、数据处理模块3和用于显示数据综合取舍结果的取舍显示模块4;其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3连接参数输入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2和取舍显示模块4,数据处理模块3用于处理参数输入模块1输入的数据和数据采集模块2采集的数据,并将处理结果传送给取舍显示模块4,由取舍显示模块4进行显示,所述参数输入模块1用于输入被测区的比例尺和地形类型参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2用于采集被测断裂线和与被测断裂线左右相邻的两断裂线的高程值。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做具体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某测区地形类型为丘陵地区,成图比例尺为1∶10000,现需要确定该区域的DEM综合取舍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煤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煤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43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压力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矿用本安型压力检测仪电路板支撑架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