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保型SF6防污染采集及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34412.1 | 申请日: | 2009-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5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杨韧;王承玉;汪金星;薛军;李兴旺;霍大渭;菅永峰;季严松;姚强;陈海伦;苏镇西;卞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电力科学试验研究院;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G01N3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sf sub 污染 采集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气体采集及检测装置,特别涉及环保型SF6防污染采集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对SF6分解产物的定性、定量研究并找到其与电力设备运行工况的对应关系在国内外还属于前期研究阶段,所以其配套的SF6防污染采集系统目前在市场上还没有,电力标准DL/T1032-2006(电气设备用六氟化硫(SF6)气体取样方法)中对SF6气体的取样方法进行了一些具体的阐述,但由于其取样存在的一些局限性,样气采集还不能满足对SF6气体分解产物深层次的研究。
现有技术主要存在的问题为:
1)由于SF6分解产物中存在强酸性和强吸附性物质(如HF、SO2、H2S等),对整个采集系统的材质有特殊要求;前期的研究发现,单纯的不锈钢采集钢瓶和塑料采集袋会与SF6分解产物中一些微量或痕量物质进行二次化学反应;
2)为了准确的研究SF6气体分解产物和SF6电力设备运行工况的对应关系,要求采样气体与电器设备中的SF6气体成分尽可能的保持一致,但由于采样管路和取气接口等中的杂质给气体采样带来困难;标准DL/T1032-2006中的采样装置虽然也对采样管路等进行了冲洗和抽真空处理,但其对真空度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及精确的测量手段,虽然能满足SF6气体的一些一般分析,不能对SF6分解产物中一些微量或痕量物质进行尽可能的保真;
3)目前的SF6气体简单采集装置还不能够做到气体的回收处理,而是直接放空,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应当指出的是,SF6是一种温室气体,而近期内还没找到一种对环境没有危害而性能与SF6相当的气体作为替代品。目前随着SF6年需求量增加,大气中的SF6含量每年以8%~9%的速度增长。且SF6在大气中的降解过程非常缓慢,约需3200年,因此SF6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具有累积效应。温室效应已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1997年12月在日本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中,SF6已被列为需要全球管制使用的6种气体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环保型SF6防污染采集及检测装置,整套装置为模块化设计,根据现场要求不同可进行自由选择进行模块组合,以达到最佳、最经济的组合模式,快速完成现场取样工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该装置由三个模块组成:采样装置模块、抽真空装置模块、HF检测装置模块之间相互连接。
所述的HF检测装置模块通过调压阀、手阀,然后三条并联支路,分别接有安全阀、HF检测管与废气收集器连接,三个废气收集器共同与气体回收接口连接,并留有另一预留快插接头与洗气瓶连接。
所述的抽真空装置模块由电离规、阀门、真空泵、过滤器、尾气处理中和池依次通过聚四氟乙烯管路连接构成。
采样装置模块由样气取样口通过一个三通连接阀与采样容器及洗气瓶连接,在采样容器和洗气瓶上分别接有上下两个不锈钢瓶阀和压力表、压力表来控制其压力值。
由于本装置将三种不同功能的模块相互连接起来使之协同工作,可实现现场的洗气、快速取样、SF6气体成分检测等工作,预设有真空泵接口,满足现场多次取样真空处理的要求,因而具有完备的采样功能。
由于本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思路,且模块与模块之间、模块内各部分之间采用快插头连接,使得装置装卸、运输更加便捷,装置的工作方式更加灵活,能够尽可能地满足现场各种实际要求。
由于装置中的气体流通管路和容器内壁都内敷聚四氟乙烯,消除了气体采集过程中的二次化学反应问题,使采集到的SF6气体与被采集设备中的气体在24h内保真度达到99%以上,从而使采集到的样气更接近运行电气设备中的气体成分和含量,提高了检测准确度。
预设废气回收处理接口,可以把装置洗气、检测管检测时的SF6废气进行全部回收,100%的二次利用,不向大气排放,保证人身安全、环境安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电力科学试验研究院;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电力科学试验研究院;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44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力容器水压试验、气密性试验半自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取样阀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