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检测细胞钠离子浓度的检测仪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4503.5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5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崔建东;李强;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建东;李强;王毅 |
主分类号: | A61B5/04 | 分类号: | A61B5/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黄秦芳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细胞 钠离子 浓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细胞钠离子浓度的检测仪。
背景技术
人体内所含钠离子的总量约为60g,其中80%存在于细胞外液,即在血浆和细胞间液中。其对人体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化学作用维护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以及传递神经冲动.钠离子的功能是调节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以维护神经元兴奋传导.钠还作为因子参与一些酶催化反应。人体一直维持基本平衡,即便病理情况下一些细微的变化也会察觉。
细胞外液以钠离子为主,细胞内液以钾离子为主。细胞进行的代谢活动主要依靠这两种离子进行。通过测定分析,在细胞内外同时有两个离子以0.01秒一次的惊人速度在互相替换。由此可见,生命活动源泉在各种各样情况下,都应该保持一定的平衡。
这个平衡一旦打破,意味着人体细胞的渗透压平衡出现了问题。科学实验证明,如果细胞外液钠离子浓度长时间增大,预示着细胞分裂速度加大,结果表明人体在其钠离子浓度异常的区域发生了肿瘤生长,而一旦这个钠离子浓度停留保持在某一个特定的值之上时,那一定是发生了恶性的病变或称之为发生了癌变。
这一科学结论为我们在肿瘤病理诊断提出了全新的方法。纵观医学史,人类借助医学与电子、材料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使得探索、研究人体奥秘、疾病成因等方面的手段不断进步。PET-CT、核磁共振、内窥镜等等现代化的各种检测手段正是这一理念下的产物。使得人类医学的水平已经步入一个新的高度。
尽管目前医疗水平高,利用先进的检测仪器脱离人体时也能检测到肿瘤,但只能检测到肿瘤的大小之分,良性、恶性的肿瘤还需要传统的肿瘤病理学诊断方法才能确定。
传统的病理学中的肿瘤病理切片诊断,一直以来是依靠经验来判别的方法区分的良恶之分。病理切片绝大多数是在有创地采取肿瘤样本的条件下检测,用时长,操作过程复杂,要求医务人员的操作水准高,因为是人工操作,不论在取材还是在医生经验等方面对确诊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在确诊检测肿瘤中对人为操作中所用时间长,操作复杂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检测细胞钠离子浓度的检测仪。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检测细胞钠离子浓度的检测仪,包括传感器和电信号控制组件,所述的传感器包括金属阳极、内衬绝缘体、参比电极、外衬绝缘体;金属阳极为内芯,金属阳极外侧依次环设有内衬绝缘体、参比电极、外衬绝缘体;所述的金属阳极和参比电极上分别焊接有恒阻导线。
本实用新型对人体表能接触到的肿瘤可直接检测,不需取标本,对体内的肿瘤可随手术过程中使用,方便、快捷、定量、定性,准确率高,指标直观,操作简单,人为影响因素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探头的横向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探头的纵向剖面图。
上述附图标号说明:1-传感器,2-金属阳极,3-内衬绝缘体,4-参比电极,5-外衬绝缘体,6-恒阻导线,7-恒阻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传感器1由金属阳极2、内衬绝缘体3、参比电极4、外衬绝缘体5、恒阻导线6、7组成,金属阳极2为传感器的内芯,金属阳极2外侧依次环设有内衬绝缘体3、参比电极4、外衬绝缘体5;所述的金属阳极2和参比电极4上分别焊接有恒阻导线,恒阻导线6焊接在金属阳极2的中心位置上,恒阻导线7焊接在参比电极4上,金属阳极2能与细胞外液的钠离子进行离子交换,从而改变金属阳极2与细胞外液之间的电势,从而在样本、金属阳极2、参比电极4的回路上有微电流产生;金属阳极2采用阳极材料为镁、银、铝、铜、锂、镍、铂、锌,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是镁;参比电极4采用不锈钢材料或替代的金属材料,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是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所描述,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易于推知的,为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建东;李强;王毅,未经崔建东;李强;王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45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