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以横向收折折叠的二轮车车把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5216.6 | 申请日: | 200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092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胜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胜祥 |
主分类号: | B62K21/12 | 分类号: | B62K21/12;B62K1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028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以 横向 折叠 二轮 车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自行车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横向收折折叠的二轮车车把。
背景技术
在自行车、电动车等车的车头部位,通常装有一个车把。作用为保持车身平衡、维持骑行者身体平衡;安装刹把、变速器等附加装置,是主要零部件。当前的折叠自行车车把,在折叠时,通常将车把通过折叠器下翻,以便缩减占用空间,车把自身无法折叠,占用很大的横向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更大程度的减小折叠后的占用空间尤其是横向占用空间及所需的折叠时间的二轮车车把。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可以横向收折折叠的二轮车车把,包括左车把、右车把以及在安装座上设置的车把立管,安装座两侧通过转动轴铰接有管状的转动块,位于左侧的转动块内滑动插接有左车把,位于右侧的转动块内滑动插接有右车把,在安装座的左侧壁设有便于左车把插入的左插孔,在安装座的右侧壁设有便于右车把插入的右插孔。
在转动块上固定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沿着转动块内孔的直径方向设置。左车把呈中空管状,在左车把上开设有狭长的轨道凹陷,所述轨道凹陷沿着左车把的轴线方向开设;右车把亦呈中空管状,在右车把上开设有轨道凹陷,所述轨道凹陷沿着右车把的轴线方向开设。所述轨道凹陷为槽状凹陷或者孔状凹陷,位于左、右侧转动块上的限位销嵌入各自的轨道凹陷内。
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原本横向占用很大空间的车把在折叠后,大大的缩减了空间。由于操作简便,亦大大的缩短了折叠车把所需的时间,并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收折状态示意图。
图2是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所述车把包括左车把2、右车把3以及在安装座6上设置的车把立管1,安装座6两侧通过转动轴7铰接有管状的转动块4,位于左侧的转动块4内滑动插接有左车把2,位于右侧的转动块4内滑动插接有右车把3,在安装座4的左侧壁设有便于左车把2插入的左插孔12,在安装座6的右侧壁设有便于右车把3插入的右插孔13。
在转动块4上固定设有限位销5,所述限位销5沿着转动块4内孔的直径方向设置。
左车把2呈中空管状,在左车把2上开设有狭长的轨道凹陷10,所述轨道凹陷10沿着左车把2的轴线方向开设;右车把3亦呈中空管状,在右车把3上开设有轨道凹陷10,所述轨道凹陷10沿着右车把3的轴线方向开设。所述轨道凹陷10为槽状凹陷或者孔状凹陷,位于左、右侧转动块4上的限位销5嵌入各自的轨道凹陷10内。
本实用新型的车把是左右对称结构,左车把2、右车把3前端皆有用于滑动的轨道凹陷10,通过限位销5与转动块4连接一体。再通过转动轴7与车把立管1连接,形成车把整体。左车把2、右车把3与固定销5及转动块4构成的整体可以以转动轴7为中心前后转动,以达成展开与收折的目的。车把立管1前端设有长槽,并设有安装座6用于夹紧固定车把。转动块4的侧面为沟状结构,在安装座6左右两侧设有带有锥度的定位棒9,当车把处于收折状态时,定位棒9插入到转动块4中,以锥度产生摩擦力起到定位作用,亦提高抗压力。
车把展开时:首先确定已松开安装座6,其次将左车把2、右车把3与限位销5及转动块4构成的整体以转动轴7为中心向前转动至与车把立管1顶端平行,然后以限位销5为中心以轨道凹陷10为路径向中间推动左车把2、右车把3至轨道凹陷10顶端,最后向下压紧安装座6至安装座6末端与车把立管1相碰,即完成车把的展开。
车把收折时:首先向上松开安装座6,其次以限位销5为中心以轨道凹陷10为路径向两侧拉动左车把2、右车把3至轨道凹陷10顶端,然后将左车把2、右车把3与限位销5及转动块4构成的整体以转动轴7为中心向后转动至定位棒9插入转动块4中,此时转动块4与定位棒9因摩擦力卡住,形成定位,即完成车把的收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胜祥,未经张胜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52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