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硝酸银生产尾气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5701.3 | 申请日: | 2009-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5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戴建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武进庙桥第二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6;C01G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316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硝酸银 生产 尾气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有害气体的回收装置,特别是在硝酸银生产中所产生的有害尾气的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上由银与硝酸反应来制取硝酸银,在硝酸银制取过程中所产生的尾气的主要成份是氮氧化物NO2及NO,而NO2及NO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也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另外,NO2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太阳紫外线照射后还会生成光化学氧化剂O3及其他多种复杂的化合物,从而造成了光化学污染的二次污染,危害人类生存的环境;目前,由于国内硝酸银生产厂家往往将生产中所产生的有害尾气直接排入大气中,因此,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硝酸银生产尾气回收装置,其不但可以消除有害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保护环境,而且将有害尾气变为有用的化工原料,兴利除害,变废为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一种硝酸银生产尾气回收装置,其包括分别呈筒形结构的第一尾气吸收塔和第二尾气吸收塔;所述第一尾气吸收塔的底部设有与其内腔相连通且容纳第一碱液的碱液池,下部塔壁上设有尾气输入口,上部塔腔内设有第一喷淋装置,顶部塔壁上设有第一尾气输出口;所述第二尾气吸收塔的底部设有与其内腔相连通且容纳第二碱液的碱液池,下部塔壁上设有第一尾气输入口,上部塔腔内设有第二喷淋装置,顶部塔壁上设有尾气输出口,所述尾气输出口与尾气输出管相连;所述第一尾气输出口通过第一尾气输出管与所述第一尾气输入口相连通。
所述的第一喷淋装置可由至少一个第一喷淋头、第一喷淋泵及碱液输送管构成,所述第一喷淋泵的一端通过碱液输送管与第一喷淋头相连,另一端通过碱液输送管与容纳第一碱液的碱液池相连;所述的第二喷淋装置可由至少一个第二喷淋头、第二喷淋泵及碱液输送管构成,所述第二喷淋泵的一端通过碱液输送管与第二喷淋头相连,另一端通过碱液输送管与容纳第二碱液的碱液池相连。
所述第一碱液优选为氨水或者氢氧化钠,所述第二碱液优选为氢氧化钠或者氨水。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有害尾气NO2及NO进入第一尾气吸收塔后与经第一喷淋装置喷射或雾化后的第一碱液,本实用新型优选为氨水反应,大部份生成硝酸铵和亚硝酸铵后落入碱液池中,另一小部份未及反应的尾气,经第一尾气输出管流入第二尾气吸收塔后与经第二喷淋装置喷射或雾化后的第二碱液,本实用新型优选为氢氧化钠反应,全部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及水蒸气,硝酸钠、亚硝酸钠落入碱液池中,水蒸气经尾气输出管排入大气中。由此可见,有害尾气NO2及NO经第一、第二尾气吸收塔内的碱液反应后已经完全消除,排入大气中的气体为无害的水蒸气,从而保护了环境,而且将有害尾气变为有用的化工原料加以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在所述第一喷淋头及第二喷淋头下方的第一尾气吸收塔和第二尾气吸收塔的塔腔内,还分别设有至少一层具有密布尾气通孔的筛板。本实用新型的筛板,优选设置有三至五层,且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固定设置在第一、第二尾气吸收塔的塔腔内壁上。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可使喷射或雾化后的碱液与NO2及NO的接触面积更大,反应更充分,从而提高吸收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的尾气输出管上还依次连接有集液筒及风机,该集液筒的上端与尾气输出管相连,下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容纳第二碱液的碱液池相连。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一方面可将随水蒸气一起进入尾气输出管的反应后的物料,本实用新型优选为硝酸钠及亚硝酸钠,使其重新落入碱液池中,从而能更充分地加以回收利用;另一方面通过风机的引流,能使水蒸气更快地排放,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所述容纳第一、第二碱液的碱液池上还分别设有碱液补给装置,该碱液补给装置由液面传感器、电控装置、输液泵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碱液的碱液池相连通的碱液构成。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能及时补充碱液池内的碱液量,从而保证喷淋工作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硝酸银生产尾气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武进庙桥第二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武进庙桥第二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57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位制动灯连接器
- 下一篇:高含沙低流量山区河流中用引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