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扩宫棒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35914.6 | 申请日: | 200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13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郝进争;伯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宇度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9/00 | 分类号: | A61M29/0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宫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扩宫棒,用于妇产科宫腔吸引手术中的子宫颈的扩张。
背景技术
作为扩张宫颈的手术器械的扩宫棒在妇产科宫腔吸引手术中广泛使用。先前在对意外受孕者做人工流产手术时需要使用通常以0.5mm为一个级号的一组数量约为五根以上的扩宫棒,例如级号分别为4mm、4.5mm、5mm、5.5mm、6mm等等。在一次人工流产手术中需使用由小及大的一组扩宫棒,因此整个手术中必有频繁换棒,不仅手术时间长,而且因投用的器材多而浪费材料而致手术成本大,此外受术者的痛苦增加并且还存在宫腔遭感染的几率高的问题。
中国专利专利号ZL92209941.3推荐的多用新型扩宫棒的结构能从4mm扩展到20mm,从而可替代30多根扩宫棒,对于节约手术器材具有积极意义。又,CN2659480Y推荐的扩宫器结构利用伞的撑开与收拢原理对受术者扩宫。然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933448Y客观地指出了前述两项专利技术方案所存在的不足(见该专利说明书第1页第17行至第2页第9行),从而提出了结构如图2所示的扩宫棒,该扩宫棒包括棒体1和一体地延设在棒体1末端部的并且与棒体1之间构成有一角度α的扩宫头2,扩宫头2的形状为圆锥体。可见该专利方案能避免已有技术中在手术时频繁更换不同规格的扩宫棒的麻烦,节约手术时间和手术器材以及减轻受术者的痛苦。
但是,本申请人认为CN2933448Y的技术方案仍存在有缺憾,主要表现为扩宫头2与棒体1末端之间的角度α与人体子宫的生理结构弧形角度并不适应,例如专利推荐的角度为160-172°,即20-18°。由于角度α的选择有失合理性,因此会影响手术的顺滑性并且增加受术者的痛苦,尤其还存在导致宫腔穿孔之虞或引起宫颈的撕裂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扩宫头与棒体末端之间的角度与人体宫颈的角度适应性好而藉以增进手术的顺滑性、减轻受术者痛苦和避免损及宫腔、宫颈的扩宫棒。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扩宫棒,它包括棒体和构成于棒体末端的形状为圆锥体的并且与棒体的末端之间构成有一角度的扩宫头,特点是:所述的角度为9-1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角度为1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扩宫头通过第一、第二圆弧与棒体的末端过渡联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圆弧的半径为328-330mm,而第二圆弧的半径为324-326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圆弧的半径为329.5mm,而第二圆弧的半径为325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棒体的顶端部构成有防滑螺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棒体的长度为8-12cm,直径为0.5-0.6c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扩宫头的长度为5-8cm,扩宫头的直径自前端头的0.3-0.4cm渐扩至基部的0.6-0.8cm。
本实用新型由于对扩宫头与棒体末端之间的角度作了合理选择,从而使扩宫棒与人体宫颈的角度相适应,有利于改善手术的顺滑性和减轻受术者的痛苦以及避免伤及宫腔和/或宫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已有技术中的扩宫棒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见图1,给出的扩宫棒包括圆柱形的棒体1和一体地延伸构成于棒体1的末端的形状为圆锥体的扩宫头2,棒体1的长度为12cm,直径为0.6cm,扩宫头2与棒体1之间构成有一角度α,角度α的度数为11°,扩宫头2的长度为8cm,从扩宫头2的前端头21至扩宫头2的基部以0.5cm的递扩程度逐渐扩展,即从前端头21的直径0.3cm逐渐扩径至基部的直径0.8cm,也就是说从0.3-0.8cm之间包括有0.3cm、0.35cm、0.4cm、0.45cm、0.5cm、0.55cm、0.6cm、0.65cm、0.7cm、0.75cm和0.8cm共11个变径段。如此扩宫棒包含了传统手术中在一个手术过程中需要换用11个规格的扩宫棒,十分有利于缩短手术过程。
由图1所示,扩宫头2通过第一、第二圆弧R1、R2与棒体1的末端过渡联结,也就是说通过第一、第二圆弧R1、R2使扩宫头2构成于棒体1的末端,在本实施例中,选择第一、第二圆弧R1、R2的半径分别为328mm和324mm。棒体1的顶端部构成有用于增进抓捏可靠效果的防滑螺纹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宇度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苏州宇度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59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