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补偿式大电流发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6634.7 | 申请日: | 200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51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顾启民;涂水林;杨永飞;谢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M5/12 | 分类号: | H02M5/12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海泉 |
地址: | 2155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偿 电流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补偿式大电流发生装置,特别是用于断路器、保护器测试用的补偿式大电流发生装置,属于断路器、保护器的测试源装置。
技术背景
在断路器、保护器等低压产品的测试中,常用大电流发生装置来产生可调节的大电流,用于各种保护特性测试,要求电流调节范围宽、精度高。目前的大电流发生装置,如2004年12月13日申请的专利号为200420114077.3,名称为“大电流发生器”和1992年03月30日申请的专利号为92205768.0,名称为“便携式可调大电流发生器”,均无补偿调节环节,难于产生高精度的大电流。另外,在断路器、保护器等低压产品的测试中,常用电动方式来实现自动调节,如无补偿调节环节难于进行高精度自动恒流控制,对断路器、保护器的保护特性测试的正确性、可靠性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产生高精度、宽范围大电流的补偿式大电流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补偿式大电流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连接在电压相线L和零线N上的自耦调压器TB1,其动端01与补偿变压器TB3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补偿变压器TB3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多抽头自耦变压器TB4的一端连接,多抽头自耦变压器TB4的另一端连接零线N,连接在电压相线L和零线N上的补偿自耦调压器TB2的定端02与补偿变压器TB3的初级线圈一端连接,补偿变压器TB3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补偿自耦调压器TB2的动端03连接,多抽头自耦变压器TB4的分压端04、05、06分别与接触器KM1、KM2、KM3一触点连接,接触器KM1、KM2、KM3另一触点分别连接在一起并与升流变压器TB5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升流变压器TB5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零线N连接,升流变压器TB5的次级线圈a、b端与被测物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耦调压器TB1作为粗调,补偿自耦调压器TB2和补偿变压器TB3组成细调。
本实用新型的补偿式大电流发生装置,补偿自耦调压器TB2的定端02是位于其线圈中心点的固定抽头,补偿自耦调压器TB2的动端03可在其的整个线圈范围内滑动,补偿自耦调压器的动端03与补偿变压器TB3的初级线圈连接,使得补偿变压器TB3次级线圈的输出电压和正负极性可变,补偿变压器TB3的次级线圈输出最大电压为±10V,仅为自耦调压器TB1粗调输出电压的1/25,又因为补偿自耦调压器TB2的容量较小、匝数多,提高了调节分辨率,保证了升流变压器TB5的次级线圈a、b端输出的电流的高精度;接触器KM1、KM2、KM3用于电流量程切换,使输出电流的范围宽。
附图说明
附图为补偿式大电流发生装置的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补偿式大电流发生装置包括用于粗调的自耦调压器TB1、补偿自耦调压器TB2、补偿变压器TB3、多抽头自耦变压器TB4、升流变压器TB5、接触器KM1、KM2、KM3。单相220V电压接入自耦调压器TB1和补偿自耦调压器TB2,自耦调压器TB1的动端(输出端)01接补偿变压器TB3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进行电压粗调;补偿自耦调压器TB2的输出02、03端分别与补偿变压器TB3的初级线圈相连接,使得补偿变压器TB3的输出电压在±10V范围内微调;自耦调压器TB1输出电压U1和补偿变压器TB3的输出电压U2相加形成总的控制电压并施加在多抽头自耦变压器TB4上,多抽头自耦变压器TB4的输出在接触器KM1、KM2、KM3的控制下进行换档,可实现输出电流范围选择;升流变压器TB5是用于提升大电流的输出。另外,通过调节补偿自耦调压器TB2的动端03可改变补偿变压器TB3的输出电压和正负极性,为电动调节的自动恒流控制提供了实现的条件。多抽头自耦变压器TB4通过接触器KM1、KM2、KM3的切换可扩大升流变压器TB5的次级线圈a、b端的输出电流范围。升流变压器TB5次级线圈a、b端与被测物连接。被测物包括断路器、保护器等电气设备。
另外,如自耦调压器TB1和补偿自耦调压器TB2产用电动式自耦调压器,通过计算机可方便地实现自动恒流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66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