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余热锅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37077.0 | 申请日: | 2009-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19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龚来广;郭玉祥;朱葛琴;程立春;王志龙;顾超;顾其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市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21/04 | 分类号: | F22B21/04;F22B1/18;F22B3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24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锅炉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供热系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单锅筒立式三回程结构余热锅炉装置。
二、背景技术
目前,氮肥行业吹风气回收次高压发电系统中常用的余热锅炉结构一般有立式单回程及双锅筒立式三回程余热锅炉,在实际运行中经常存在几方面不足:
1.立式单回程结构锅炉受热面常水平布置,对于自然循环、高温次高压锅炉其水循环的可靠性不好,易发生水循环故障(水平布置受热面易形成汽水分层,造成管子局部过烧损坏);
2.双锅筒结构的锅筒设计时需在锅筒上留有若干个受热面管接头,现场安装时,难度很大,且锅筒厚度偏大,材料成本增加;
3.锅炉受热面积灰严重,排灰不及时,致使部分受热面埋在灰中,传热效果降低,排烟温度升高,影响系统余热回收利用率;
4.锅炉系统整体布局不合理,占据空间大。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清灰性能好、结构紧凑且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余热锅炉系统设备。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余热锅炉装置,依次设有水冷段、蒸汽过热器、蒸发管束、锅筒、中温空气预热器、省煤器及低温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折流板,折流板将蒸发管束自下而上分成立式三回程,蒸发管束所产生的汽水混合物由上集箱通过引出管与锅筒相连,蒸发管束的进水端由下集箱通过下降管与锅筒相连;中温空气预热器、省煤器及低温空气预热器布置在同一通道内,锅筒放置在上述通道钢架顶部,蒸发管束底部设有大漏斗形排灰口。
其中,蒸发管束由换热管与上、下集箱垂直焊接组成。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单锅筒立式三回程结构余热锅炉,水循环较可靠,保证系统安全正常运行,清理方便彻底且总体布局合理,结构紧凑;蒸发管束用折流板将流经烟气分成三个回程,烟气冲刷充分,换热效果好,垂直布置的受热面能避免汽水分层,延长管子使用寿命;
2.锅筒设计合理,现场安装方便;
3.在锅炉底部设置若干大漏斗形排灰口,下灰方便彻底,避免锅炉管束积灰严重;
4.锅炉总体布局合理,将中温空气预热器、省煤器及低温空气预热器布置在同一通道内,锅筒放置在此通道钢架顶部,结构紧凑。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式三回程蒸发管束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清灰结构图;
图中1-水冷段,2-蒸汽过热器,3-蒸发管束,4-锅筒,5-中温空气预热器,6-省煤器,7-低温空气预热器,8-引出管,9-下降管,10-换热管,11-折流板,12-排灰口。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余热锅炉装置,依次设有水冷段1、蒸汽过热器2、蒸发管束3、锅筒4、中温空气预热器5、省煤器6及低温空气预热器7:水冷段1设置于蒸汽过热器2之前,折流板11将流经烟气自下而上分成三个回程,蒸发管束3所产生的汽水混合物汇集到上集箱通过引出管8与锅筒4相连,蒸发管束3的进水由下集箱通过下降管9与锅筒4相连;将中温空气预热器5、省煤器6及低温空气预热器7布置在同一通道内,锅筒4放置在此通道钢架顶部,在蒸发管束3底部设置大漏斗形排灰口12。
其中,蒸发管束3由换热管10与上、下集箱垂直焊接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市锅炉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盐城市锅炉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70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香辛料调味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翻转式豆腐点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