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剪式千斤顶顶头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37821.7 | 申请日: | 200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25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韩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通润汽车千斤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3/00 | 分类号: | B66F3/0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千斤顶 顶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五金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剪式千斤顶顶头。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320612Y公开了一种剪式千斤顶顶头,它是由鞍座及支承座两者分体加工后再实施配合而成的,具体是在鞍座的居中部位加工出一槽,再将横截面形状大体上呈U形的支承座配置到槽内,进而由槽口处的定位条探入到预设在支承座上的定位条孔中并且翻折定位条,从而使支承座与鞍座两者固定为一体(具体可参见该专利说明书第1页第18行至第2页第8行以及该专利的图1)。
上述结构的千斤顶顶头虽然具有通用性好即能同时适用于轿车、小货车及面包车,抗压强度高和稳定性理想的优点,但是存在着装配麻烦和支承座与鞍座之间并不能达到趋于无隙结合的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微量位移乃至变形之虞。
图6所示为已有技术中广为使用的剪式千斤顶顶头,其是由鞍座1和支承座2构成的,鞍座1和支承座2各为独立的部分,两者之间由铆固方式构成为一体,例如将支承座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中部所形成的铆脚置入于鞍座1一侧的铆脚孔中,并且将支承座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铆边与鞍座1的另一侧铆固,支承座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置入于鞍座1中部的支承座槽中。这种结构的剪式千斤顶顶头所存在的缺点之一,由于支承座与鞍马座是彼此独立的,因此在制造过程中容易造成材料浪费,与目前所崇尚的节约型经济精神不相适应;之二,支承座与鞍座的装配较为麻烦,工业化批量生产效率受到影响;之三,由于支承座与鞍座是通过铆接方式使两者构成为一体的,因此整体强度会受到相应的影响,经频繁使用后同样会暴露出相对位移乃至变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将支承座与鞍座两者有机地构成为一体而有利于节约加工材料,无需善后装配而有助于提高制造效率及满足工业化量产要求的剪式千斤顶顶头。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剪式千斤顶顶头,包括鞍座和支承座,所述的鞍座包括彼此的形状相同的并且相互构成为一体的第一、第二肩,第一肩的顶部构成有一第一平台,而第二肩的顶部构成有一第二平台;所述的支承座位于所述的第一、第二肩之间的肩谷内,并且与第一、第二肩一体联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承座由联结第一、第二肩的并且对应于所述肩谷的增强肋的顶部向肩谷弯折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承座的形状为平板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承座的形状为U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平台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肩具有一对第一肩臂,而所述的第二肩具有一对第二肩臂。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第一肩臂的下部各开设有一第一销轴孔,而所述的一对第二肩臂的下部同样地开设有一第二销轴孔,一对第一销轴孔彼此对应,一对第二销轴孔彼此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肩谷的深度和宽度是与车辆底部的凸筋的高度及宽度相适配的。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鞍座与支承座构成为一体构造,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可以减少材料损耗,又,无需象已有技术那样实施铆接装配而藉以体现改善加工效率,及,整体强度好而不会出现变形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应用例示意图。
图6为已有技术中的剪式千斤顶顶头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通润汽车千斤顶有限公司,未经常熟通润汽车千斤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78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炼焦炉炉顶车辆轨枕
- 下一篇:水上大型钢筋笼起吊翻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