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烟分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8126.2 | 申请日: | 200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04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潘永明;潘熠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龙略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01 | 分类号: | B03C3/01;B03C3/3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1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烟 分离 装置 | ||
1、一种油烟分离装置,它包括至少一个在箱腔内配置有静电分离除油器(11)的油烟分离箱箱体(1),该油烟分离箱箱体(1)的一端配接有一用于将来自于定型机的油烟气引入到所述箱腔内供设在所述箱腔内的静电分离除油器(11)分离的油烟气引入接口(12),而油烟分离箱箱体(1)的另一端配接有一用于将静电分离除油器(11)分离油污后的烟气引至所述的箱腔外的烟气引出接口(1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油烟气引入接口(12)和所述的烟气引出接口(13)上各配接有一彼此结构相同的用于对油烟气引入接口(12)的通道和对烟气引出接口(13)的通道实施开启或关闭的风门机构(3),在所述的油烟分离箱箱体(1)内设有火焰探头(14),火焰探头(14)由线路(141)与电气控制箱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门机构(3)包括风门箱(31)、一组风门(32)、风门致动机构(33)和控制机构(34),风门箱(31)配接在所述的油烟气引入接口(12)上,一组风门(32)对应于风门箱(31)的开口处并且与所述的风门致动机构(33)联结,而风门致动机构(33)设在所述风门箱(31)的顶部,控制机构(34)与风门致动机构(33)配接并且与所述的电气控制箱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风门(32)为叶片式风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电气控制箱电气连接的风门致动机构(33)包括作用缸(331)、摆臂(332)、连动板(333)、一组摇臂(334)和支座(335),作用缸(331)与所述风门箱(31)的顶部固定并且与所述的控制机构(34)相配接,摆臂(332)的一端铰接在支座(335)上,并且与所述的一组摇臂(334)中的其中一个摇臂(334)的一端铰接,摆臂(332)的另一端与作用缸(331)的作用缸柱(3311)铰接,连动板(333)与一组摇臂(334)的一端铰接,而一组摇臂(334)的另一端与所述的一组风门(32)固连,所述的支座(335)与风门箱(31)的顶壁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用缸(331)为气缸或油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用缸(331)为气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机构(34)包括控制阀(341)、进气咀(342)和第一、第二出气咀(343、344),控制阀(341)搭载在所述的作用缸(331)上,由线路与所述的电气控制箱电气连接,进气咀(342)与气源装置管路连接,第一、第二出气咀(343、344)与作用缸(331)的一对引气口(3312)配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为电磁控制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还包括有一用于对油烟气实施冷却的并且与所述的油烟分离箱箱体(1)的箱腔相通的冷却箱箱体(2),所述的油烟气引入接口(12)配接在冷却箱箱体(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箱箱体(2)内设有冷却机构(21),所述的冷却机构(21)为喷淋式冷却机构或盘管式冷却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龙略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龙略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812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作器具
- 下一篇:视频监控图像中最清晰人脸的捕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