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38234.X | 申请日: | 2009-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27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孟祥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祥建 |
主分类号: | B28B21/14 | 分类号: | B28B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252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工 位芯模 振动 制管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钢筋混凝土水泥管的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多工位压振大口径制管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悬辊、离心和插入振捣三种工艺生产钢筋混凝土水泥管,生产效率低、能耗高、污染大,前两种工艺不能满足大口径管生产的需要;插入振捣虽能满足大口径管生产的需要,但工人劳动强度大,不适应大规模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一个工位生产,另一个工位做生产准备,从而实现多工位加工大口径混凝土管的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混凝土加工装置、布料装置、制管模具和振动装置,布料装置将混凝土加工装置的出料口与制管模具的入料口相连;制管模具直立设置,包括外模、内膜、插口模、承口模,所述的制管模具设有至少两组,各制管模具分别连接有振动装置;所述的布料装置活动设置在所述至少两组制管模具的上方。
它还包括制管模具上端口碾压装置,所述的制管模具上端口碾压装置包括立柱、门架、压模机构、推磨机构和门架搭扣;立柱设置在制管模具外侧,其轴线与制管模具平行;门架枢接在立柱上,其宽度略大于制管模具直径;门架中心处设有与制管模具上端口适配的能作直立方向运动的压模机构;所述的推磨机构与插口模相连,使插口模能绕轴心摆转;所述的门架搭扣设置在门架尾端。
所述的布料装置包括主中心轴、大回转臂、支撑驱动机构、输送带一、滑轨、小回转臂、小回转臂旋转驱动机构、小回转臂直线运动驱动机构和输送带二;大回转臂枢接在主中心轴上,在大叫转臂中部设有支撑并能驱动大回转臂绕主中心轴转动的支撑驱动机构;在大回转臂上设有输送带一,在大回转臂下部设有用于活动连接小回转臂的滑轨;小回转臂旋转驱动机构通过小回转臂直线运动驱动机构与滑轨相连,小回转臂固定连接在小回转臂旋转运动驱动机构上,小回转臂上设有输送带二,输送带二的出口高度与制管模具上端口相适配。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大口径管日益增多的需求,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制管机存在的低效率、高能耗的结构形式。它的振动装置能产生激振力,并将激振力传递到内模、外模,同时在模具上部通过插口模对模腔内的混凝土进行压碾,使混凝土密实成型。为了适应多工位加工的需要,本实用新型的布料器采用了二级输送,前级可在多工位之间摆动,后级可沿圆形模腔做旋转布料,两级之间设有相对运动的机构,能改变中心距以适应距离不同的工位的需要,同时能改变后级的布料半径,能适应不同规格的产品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水泥仓,2是搅拌机,3是出料口,4是配料站,5是工位一,6是工位二,7是模架,8是振动装置,9是承口模,10是制管模具,11是插口模,12是推磨机构,13是压模机构,14是搭扣,15是门架,16是压膜缸,17是立柱,18是布料装置。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2所示,包括水泥仓、搅拌站2、配料站4构成的混凝土加工装置以及布料装置18、制管模具10和振动装置8,布料装置18将混凝土加工装置的出料口3与制管模具10的入料口相连;制管模具10直立设置在模架7上,制管模具10包括外模、内膜、插口模11、承口模9,制管模具10设有至少两组,安置工位一5和工位二6制管模具10的模架7分别连接有振动装置8;布料装置18活动设置在工位一5和工位二6的制管模具10的上方。
它还包括制管模具上端口碾压装置,制管模具上端口碾压装置包括立柱17、门架15、压模机构13、推磨机构12和门架搭扣14;立柱17设置在制管模具10外侧,其轴线与制管模具10平行;门架15枢接在立柱17上,其宽度略大于制管模具10的直径;门架15中心处设有与制管模具10上端口适配的能作直立方向运动的压模机构13;压模机构13由压膜缸16驱动,推磨机构12与插口模11相连,使插口模11在直立方向被压的同时能摆转;门架搭扣14设置在门架15的尾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祥建,未经孟祥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8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