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指套式触控笔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38722.0 | 申请日: | 2009-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87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黎星;马里剑;洪锦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 平 |
地址: | 215163江苏省苏州市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套 式触控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触摸感应设备的输入设备,尤其是一种可在触摸屏、触控板、手写板等触摸感应设备上实现触控或书写操作的指套式触控笔。
背景技术
目前,我们通常使用触控笔或手指实现对触摸感应设备的操作。使用触控笔时,手指不与触摸感应设备接触且定位精度高,但是使用触控笔没有使用手指触摸灵巧方便,不适用于需要同时进行多点触摸操作的情形。而用手指直接触摸存在接触面比较大、在书写时不便于精确定位、触摸时间久了手指发麻疼痛等缺陷,另外,手指出汗或有油污都会影响触摸效果,不利于保持触摸感应设备表面的清洁。因此,亟需一种可以兼顾触控笔和手指各自优点,具有多点触摸、灵巧方便并可精确定位的触摸感应输入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套式触控笔,以克服现有触控笔或手指在触摸操作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通过指套上的笔头与触摸感应设备接触,可以实现精确定位,还可以避免手指直接与触摸感应设备接触,起到保护手指并保持感应器表面清洁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指套式触控笔,包括指套2,其特征是所述指套2包括首端和末端,首端和末端之间设有连接体,指套2上设有笔头1。
所述指套2为圆柱筒形,指套2的首端为封闭结构,指套2的末端为开放结构。
所述指套2末端设有指套豁口3。
所述指套豁口3的形状为半圆形、半椭圆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状。
所述指套2上设有指套槽4,指套槽4连接指套2首端和/或指套2末端。
所述指套2为单螺旋状结构、双螺旋结构、编织结构或网格状结构。
所述笔头1设置在指套2的首端,指套2的首端设有笔帽,笔头1位于笔帽内。
所述指套2的材质为导电材料或绝缘材料。
所述笔头1的材质为导电材料或绝缘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指套式触控笔具有多点触摸、灵巧方便、定位精确等优点。同时,还可以保护手指不因长时间触摸操作而受损伤,并可保持触摸感应设备表面清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笔头、2为指套、3为指套豁口、4为指套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结合图1,一种指套式触控笔,由笔头1和指套2组成,指套2为圆柱筒形,指套2首端为圆弧形封闭结构,指套2末端为圆环形开口结构,指套2首端与指套2末端之间的圆柱筒体为连接体,指套2首端顶部设有一个笔头1,指套2末端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指套2首端的直径,以便于手指伸入指套2内佩戴为宜。指套2可由塑料制成,指套2首端、连接体和指套2末端为一个整体。
笔头1与触摸感应设备接触的一端为光滑的圆弧面,且笔头1由具有一定弹性的柔性材料制成,如橡胶材料,可有效提高操作效率且不会损伤触控板等触摸感应设备的表面。
笔头1可通过粘接、扣合、配合连接等方式与指套2紧固连接。
实施例二。
结合图2,一种指套式触控笔,由笔头1和指套2组成,指套2为圆柱筒形,指套2首端为圆弧形封闭结构,指套2末端为圆弧形开口结构,指套2首端与指套2末端之间的筒体为连接体,指套2首端顶部设有一个笔头1,指套2末端设有开口,指套2末端的直径略大于指套2首端的直径,便于手指伸入指套2内佩戴。指套2末端设有指套豁口3,指套豁口3的形状为半椭圆形或符合手指形状的任何形状,便于戴上指套2的手指在弯曲时能活动自如。指套2可为注塑件,指套2首端、连接体和指套2末端为一个整体。
笔头1与触摸感应设备接触的一端为光滑的圆弧面,笔头1可由聚丙烯塑料制成,可有效提高操作效率且不会损伤触控板等触摸设备的表面。
笔头1可通过粘接、扣合、配合连接等方式与指套2紧固连接。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87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电子标签
- 下一篇:用蓝牙无线通讯控制切丝机的驱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