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孤岛型再布线芯片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39063.2 | 申请日: | 2009-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280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黎;陈栋;曹凯;陈锦辉;赖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85 | 分类号: | H01L23/485;H01L23/488;H01L23/31;H01L23/29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34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孤岛 布线 芯片 封装 结构 | ||
1、一种新型孤岛型再布线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封装结构包括芯片本体(101)、芯片电极(102)、芯片表面钝化层(103)、孤岛应力缓冲层(104)、再布线金属层(105)、再布线金属表面保护层(106)和应力缓冲层上焊料凸点(107),所述芯片电极(102)设置在芯片本体(101)上,芯片表面钝化层(103)复合在芯片本体(101)表面以及芯片电极(102)外缘和表面外周边,而芯片电极(102)表面的中间部分露出芯片表面钝化层(103),所述孤岛应力缓冲层(104)设置在芯片表面钝化层(103)上,所述再布线金属层(105)覆盖在芯片表面钝化层(103)表面、露出芯片表面钝化层(103)的芯片电极(102)表面中间部分以及孤岛应力缓冲层(104)的表面,所述再布线金属表面保护层(106)覆盖在再布线金属层(105)的表面,且露出孤岛应力缓冲层(104)顶部上方中间部分的凸点下金属层(105A),所述应力缓冲层上焊球凸点(107)凸出设置在所述凸点下金属层(105A)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孤岛型再布线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孤岛应力缓冲层(104)全部被再布线金属层(105)所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孤岛型再布线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孤岛应力缓冲层(104)一侧侧壁不被再布线金属层(105)所覆盖,其余均被再布线金属层(105)所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圆片级封装中的低应力再布线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孤岛应力缓冲层(104)一侧侧壁部分不被再布线金属层(105)所覆盖,其余均被再布线金属层(105)所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孤岛型再布线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孤岛应力缓冲层(104)为高分子绝缘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孤岛型再布线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绝缘材料为聚酰亚胺或环氧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孤岛型再布线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再布线金属层(105)为单层或多层金属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未经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906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送装置和单边带信号生成方法
- 下一篇:变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