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膨胀螺栓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0050.7 | 申请日: | 200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205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包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3/06 | 分类号: | F16B13/0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94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膨胀螺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膨胀螺栓,具体地说是一种插入岩孔或墙孔后能够膨胀变粗的膨胀螺栓,适用于矿山、隧道等场所起加强或固定作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膨胀螺栓主要由基杆、膨胀管、垫片和螺母构成,其中的基杆为锥形,其小端加工有螺纹。膨胀管一端的一大段上加工有三个纵向开口,使得膨胀管的一端被分成三片。装配时,先将膨胀管套在基杆上,并使其开口一端靠近基杆的大端。基杆的小端伸出在膨胀管无开口的一端之外,将垫片套在小端上,并用螺母定位,使基杆、膨胀管、垫片和螺母形成一体。使用时,先在墙壁上打孔,孔的直径与膨胀螺栓的直径大致相等。之后,将膨胀螺栓靠近基杆大端的一端插入墙孔内,并用锤子敲打基杆的小端,使垫片与墙面贴近。然后,用扳手旋紧螺母。随着螺母的拧紧,基杆向外移动,而膨胀管由于垫片的作用保持原位不动。这样一来,随着基杆的外移,基杆的大端(里端)会逐渐进入膨胀管开口一端内并将膨胀管撑开,进而使这种膨胀螺栓紧紧地固定在墙孔中。
由于这种膨胀螺栓是通过基杆的外移将膨胀管撑开而实现其固定的,这就要求膨胀管的厚度要薄,硬度要低。因此,这种膨胀螺栓所用的膨胀管都是铝质薄套管。如果采用硬度较高的钢质套管,仅靠旋拧螺母是很难将其撑开的。因此,这种膨胀螺栓的长度较短、强度较低、承受的拉力小,只能用于房屋装修或家电安装,不能用做矿山或隧道的加强和固定,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另外,由于这种膨胀螺栓固定在墙孔中是通过基杆的大端(里端)逐渐进入膨胀管开口一端内并将膨胀管撑开来实现的,使用后需要拆下时,无法将其基杆拆下。虽然可以通过圆盘电锯将基杆的外伸端锯断,但无法使墙壁恢复到打孔之前的原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强度的膨胀螺栓,该膨胀螺栓的长度可以调节,强度高、承受的拉力大,既可用作房屋装修或家用电器的安装,又能用做矿山或隧道的加强或固定。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膨胀螺栓包括锥形体及至少两块膨胀片,其特征是:所述锥形体内设有纵向螺孔,每块膨胀片在纵向设有薄端及厚端,所述膨胀片由连接板条连接;使用时,所述锥形体插入两块膨胀片围成的空间内,并且,所述锥形体的小端指向所述膨胀片的厚端;所述膨胀片外设置有弹性定位套。
所述锥形体的外表面均布有纵向凸筋,所述纵向凸筋位于相邻的所述膨胀片之间。所述连接板条为U形,其封闭端位于所述锥形体的大端,其开口端固定在所述膨胀片上。所述膨胀片的外表面设置有锥齿状的沟槽。
在所述锥形体外壁上靠近锥形体大端的部位设置纵向的插槽,所述连接板条具有一个封闭端与开口端,所述封闭端嵌在所述插槽内。
在所述膨胀片的薄端设置豁口,在膨胀片的外壁靠近厚端的一侧设置凹陷部分,所述凹陷部分与所述豁口相连;所述连接板条具有一个封闭端与开口端,所述连接板条靠近封闭端的部分嵌入所述豁口内,所述连接板条的开口端嵌入所述凹陷部分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锥形体上有纵向螺孔,可将螺杆旋入锥形体的螺孔内,可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选择不同长度的螺杆,使膨胀螺栓的长度可调,既可用于房屋装修或家电安装,又能作用于矿山或隧道的加强或固定,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本实用新型由连接板条和膨胀片组成的膨胀体取代传统膨胀螺栓的膨胀管,使用时,取下弹簧定位套,若干个膨胀片便呈自由状,只要旋拧螺杆上的螺母,即可将若干膨胀片撑开,因此,膨胀片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加厚,进而可以提高膨胀螺栓的强度,使其所承受的拉力大大提高。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膨胀螺栓由锥形体和螺杆替代了传统膨胀螺栓中的基杆,当本实用新型的膨胀螺栓使用后需要拆下时,只要反向旋拧螺杆使其与锥形体分离,并将岩孔或墙孔堵上,即可使岩壁或墙壁恢复到打孔之前的原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00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