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厌氧反应器用低能高效循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0338.4 | 申请日: | 200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7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解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泽江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08 | 代理人: | 李妙英 |
地址: | 21420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 器用 低能 高效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污水处理设备,是指一种用于厌氧反应器的低能高效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厌氧反应器是在厌氧状态下,利用生物处理废水的一类设施,如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和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
为了消除厌氧反应器在运行中的局部死区,通常采用内循环和/或外循环装置,如中国专利200720020182.4公开了一种“循环式颗粒污泥反应器”,其除在反应器内设置内循环管外,还在反应器外侧顶部设置外回流管与底部进水管连通形成外循环装置,但由于外循环管道与进水管直接连接,如果没有加大进水的冲击力度,反应器边角的死角区仍然得不到彻底解决,如果进水冲击力加大,又会打散厌氧反应器内的颗粒污泥,影响厌氧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低能高效循环装置,其能充分混合反应器内厌氧颗粒污泥混合液,有效解决反应器内局部死区问题,并具有低能高效特点,且不会打散反应器内颗粒污泥。主要创新在于外设的该循环装置由低转速推进桨叶及其传动电机、循环管和配套阀门组成,循环管上端进水口接在厌氧反应器三相分离器下方的罐体上,下端出水口接在厌氧反应器底部布水器上方的罐体上,由传动电机带动推进桨叶低速旋转,将上部混合液吸入循环管,从下部推出,形成大循环。
具体是这样来实施的:厌氧反应器用低能高效循环装置,为厌氧反应器的外设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低转速推进桨叶及其传动电机、循环管和阀门组成,循环管上端进水口接在厌氧反应器三相分离器下方的罐体上,下端出水口接在厌氧反应器底部布水器上方的罐体上,循环管下端出水口前设置有一低转速推进桨叶,所述的低转速推进桨叶连接传动电机,低转速推进桨叶的前后端均置有阀门。循环管上部进水口位置设在厌氧反应器三相分离器下部,在推进桨叶作用下,将厌氧反应器内颗料污泥混合液吸入,从循环管下部推出,将循环管下端出水口设在厌氧反应器底部布水器以上位置,离底高度一般不大于2.0m,推出的颗粒污泥混合物与厌氧反应器内混合物充分混合搅拌。
本装置中桨叶由外部电机传动,桨叶转动速度不大于120转/分钟,以防止打散反应器内的颗粒污泥。
本实用新型在厌氧反应器外部设置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本循环装置,在装置循环管内低转速推进桨叶作用下,使反应器内污泥混合液形成大循环。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1、循环装置上部进水,下部出水,充分混合厌氧反应器内颗粒污泥混合液,避免反应器内污泥死区的形成;
2、低转速推进桨叶,推动循环过程中不会打散反应器内的颗粒污泥,并且能耗很低;
3、循环管路很短,管路中的阻力损失远小于一般的水泵外部循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厌氧反应器中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厌氧反应器布水器;2厌氧反应器三相分离器;3循环管;4前端阀门;5后端阀门;6推进桨叶;7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厌氧反应器用低能高效循环装置,为厌氧反应器的外设装置,由低转速推进桨叶6及其传动电机7、循环管3和阀门组成,循环管3上端进水口接在厌氧反应器三相分离器2下方的罐体上,下端出水口接在厌氧反应器底部布水器1上方的罐体上,循环管3下端出水口与厌氧反应器底部高度不大于2.0m,循环管3下端出水口前设置有一低转速推进桨叶6,桨叶转动速度不大于120转/分钟,所述的低转速推进桨叶6连接传动电机7,低转速推进桨叶6的前后端分别置有前端阀门4和后端阀门5。
厌氧反应器上至少安装本装置两套,对称安装于反应器外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泽江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泽江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03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手机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测试分选打标编带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