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置式踝足矫形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20040426.4 申请日: 2009-04-22
公开(公告)号: CN201445580U 公开(公告)日: 2010-05-05
发明(设计)人: 沈玄霖;钱亿飞;孙吉光;黄挺;张杰;盛晓东;薛建中;王美芳;张剑平;任媛 申请(专利权)人: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主分类号: A61F5/14 分类号: A61F5/14
代理公司: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代理人: 朱伟军
地址: 215500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前置 式踝足 矫形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骨骼或关节非外科处理用的矫形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置式踝足矫形器。

背景技术

如业内人士皆知之理,脑外伤和脑卒中存活者的致残率高达70-80%左右,因存活者中有相当部分遗留有足下垂内翻畸形的病症而亟需临床治疗,而临床治疗需借助于前述的踝足矫形器。

关于踝足矫形器,在文献特别是专利文献中可以大量见诸,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600076Y推荐了一种踝足矫形器,其结构要点在于:在足形基体的背部具有至少两个支撑点,两支撑点沿足形基体的左、右两侧方向展开分布。该踝足矫形器既可预防和治疗足下垂,又能预防内翻足、下肢外旋畸形及抗痉挛。又如CN2683068Y介绍了一种可调式踝足矫形器,该专利与前述的CN2600076Y为同一专利权人(福州市第二医院),结构要点是:将足形基体的跟部与胫形基体的下端铰接,并且将足形基体的前部与胫形基体的上部连结;还如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1115452A披露了一种踝足矫形器,该专利申请的同一申请人还申请有相同名称的并且已授权的踝足矫形器(授权公告号为CN100361639C),这两项专利技术方案的结构由图3所示(本申请人示意的图3是CN100361639C的图6a),均是由一连续的第一管件52和第二管件54形成压缩袜50,第二管件54相对于第一管件52成一角度,以便在使用中限定出一大致上呈L形的藉以容纳患者足和脚踝并紧密贴合其周围的空腔56;一肋58,该肋58永久固定于压缩袜50的在使用中覆在患者足背的区域上,肋58由硅树脂弹性体形成以具有弹性,该硅树脂弹性体的弹性适于抵抗患者所经受的具体程度的跖屈。在CN100361639C的背景技术的描述中还例举了先有技术中的五种踝足矫形器的结构并且客观地指出了相应的缺陷,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附图第1和第2页。在该专利的说明书第4页第22-27行还归纳了其所推荐的踝足矫形器的五点长处。又,CN2579378Y举荐了一种具有预防治疗功能的踝足矫形器,提供了长筒弹性护套和踝足护架,两者构成L形。

申请人认为,上述由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所有踝足矫形器存在有以下通弊:一是由于矫形器的主要受力点在小腿屈肌,无法避免刺激痉挛肌群,从而存在加重痉挛和导致穿戴不舒适之虞;二是踝关节固定或称控制过于牢固,对踝关节的活动产生制约;三是由于受传统的设计思想的束缚,矫形器的设计理念往往围绕于尽量矫正到中立位或功能位,甚至过度矫正位置,而实践反复证明,这种设计理念所得到的矫形器并不适合于偏瘫病人,因为很多病人初次制作矫形器时,足踝部畸形已经十分严重,需要很大的力量才能纠正到中立位,而且即使纠正到中立位都很难维持,尤其是在中立位,因病人同样感觉不舒适而导致病人拒戴的情形频频发生。

鉴上,有必要对已有技术中的踝足矫形器的结构加以改进,经本申请人进行了长期的临床探索,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增加患者踝关节活动、有益于减少对腓肠肌刺激并且增加对胫前肌刺激和增大患者足底受力面积藉以增加患者足底本体感觉的前置式踝足矫形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前置式踝足矫形器,包括一在使用状态下对应于患者胫前肌部位的胫前板;一管形套,该管形套延伸构成于所述的胫前板的下端并且与胫前板之间大体上构成L形,胫前板的上端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延伸构成有一第一固定翼,而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延伸构成有一第二固定翼,第一、第二固定翼彼此相对应;一第一定位调节机构,该第一定位调节机构与所述的第一、第二固定翼联结;一第二定位调节机构,该第二定位调节机构在使用状态下使患者的踵与所述胫前板联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胫前板的水平方向的横截面形状呈C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管形套的垂直方向的纵截面形状呈拱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定位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系带和第一系襻,第一系带联结在所述的第一固定翼或第二固定翼上,并且与第一系襻相配合,第一系襻联结在第二固定翼或第一固定翼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系带是由第一公片和第一母片构成的,第一公片与第一母片相接合,其中,第一公片在穿入并且穿过所述的第一系襻后与第一母片相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定位调节机构包括踵套、第二系带和第二系襻,第二系带联结在踵套的一侧并且与第二系襻相配合,第二系襻联结在踵套的另一侧,第二系襻挽至于所述的胫前板的下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04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