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1083.3 | 申请日: | 200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8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罗伟;任月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奥美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B29D7/01;C08L6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液晶显示器 模组 中的 聚碳酸酯 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碳酸酯薄膜,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
背景技术
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在日常生活或学习、工作过程中,人们获取的信息有80%来自视觉。所有的信息最终都要通过信息显示设备来实现人、机交换。近年来随着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光显(Digital LightProcessing)背投、等离子(Plasma Display Panel)等显示技术的出现和逐步完善,显象管(CRT)在我国显示产业的主流地位逐渐被动摇了。
2005年被家电业界称为“平板电视年”。这不仅体现在由制造成本的不断降低所带来的平板电视价格的大幅下调,也意味着今年这种日趋成熟的显示设备将大量进入家庭,成为取代传统CRT、背投电视的换代产品。就多数人的理解,平板电视通常就是指液晶或等离子两类厚度在100mm以下的“薄板”式显示设备。尽管近两年出现的超薄CRT、超薄背投电视机的厚度也做得相当薄了,并且有日益接近平板电视厚度的趋势,但其内部使用的还是经过改进的传统显象管或投影系统,并非单纯而简单的显示面板和控制电路,所以其厚度暂时是无法突破其结构的局限性的。在显示效果方面,平板电视的画面表现效果比普通电视的画面清晰、靓丽并且图像失真度小、画面无闪烁。但目前相对传统CRT电视也有一些缺点还没有解决,如:液晶显示屏在亮度和对比度方面就不如传统CRT电视,而且存在视角窄和动态响应速度慢等问题。而等离子电视使用寿命相对较短、屏幕长时间显示一固定影像会留下残影等。尽管如此,随着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成熟、改进,平板电视取代CRT已是大势所趋。而比较液晶和等离子显示,到目前为止这两种技术以及电视内部相关的控制电路的发展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很多缺点和不足都是在近两年才得到了解决,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会影响这类显示器未来的大规模普及,需要继续地改进和完善,所以现在就断定液晶、等离子显示器孰优孰劣还为时尚早。
液晶显示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源于它相比传统显示器的卓越特点,其优点主要有:
1.超精致的影像画质。液晶显示器比一般映像管显示器在影像画质方面更清晰、更精准,在色彩呈现方面则更真实、更饱和。
2.十足的平面显示。液晶显示技术免除了笨重的映像管,体积更加扁平、轻巧。
3.节省空间。一台普通17英寸CRT显示器厚度大约为43cm,而一台15英寸LCD显示器加上后面支架也不20cm左右,如在银行、证券等寸土寸金的办公室,这一项费用的节省也不可小视。
4.节省能源。CRT显示器需要加热电极元件使电子枪以极高的速度发射电子束,所以我们经常会感觉CRT的后壳总是很热,这也是CRT耗能的主要原因,而一台15英寸LCD显示器功耗大约是一台17英寸CRT显示器的1/3左右。同时液晶显示器散发出来的热更少,相对地产生舒适、卓越的附加价值。
5.有利于健康。液晶显示器无辐射、无闪烁,因而会使使用者的眼睛感觉非常舒适,这对长期以来因CRT显示器而受到健康影响的人员来讲无疑是最大的福音。
液晶显示器要从众多的显示器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其显示效果,尤其是亮度和均匀性。但是,液晶本身并不发光,因此提高其背光源的亮度、减少光能损失,是液晶及其背光源产业整体的迫切需要。聚碳酸酯薄膜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普通薄膜为无色透明,透光率较高,可作为光学材料,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中的增亮模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光扩散效果的聚碳酸酯薄膜,使其能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中的增亮模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该聚碳酸酯薄膜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具有粗糙度的哑光面,所述第二表面为不具有粗糙度的抛光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聚碳酸酯薄膜包括哑光面和抛光面,所述哑光面具有较高的雾化程度,所述抛光面具有较高的光透过率,可以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增亮模组中,起到扩散光源,雾化光反射,提高亮度的效果。
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厚度为0.05毫米~0.2毫米。
进一步,所述第一表面的粗糙度为0.3微米~1.5微米。
进一步,所述第一表面的粗糙度为0.7微米~1.2微米。
进一步,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光透过率为80%~100%。
进一步,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光透过率为85%~95%。
进一步,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雾面程度为60%~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奥美光学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奥美光学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10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路灯
- 下一篇:发电厂整体钢内筒超静定多支点悬挂烟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