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晶硅式太阳能控制接线盒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1864.2 | 申请日: | 2009-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376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段正刚;王新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快可光伏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N6/00 | 分类号: | H02N6/00;H02G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忠辉;姚姣阳 |
地址: | 215123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晶硅式 太阳能 控制 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盒,尤其涉及一种非晶硅式太阳能控制接线盒,属于光伏太阳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场前景看好,技术日臻成熟,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不断提高。薄膜太阳能电池还有一个重要优点,其适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具体来说,双层玻璃封装刚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不同的透光率,可部分代替玻璃幕墙,而不锈钢和聚合物衬底的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适用于建筑屋顶等需要造型的部分。
但是,现有的作为光伏发电系统中用于晶体硅电池板的接线盒连接器,其体积大。不仅仅是整体组装后的外观高度高,同时其既难安装,又影响玻璃幕墙的美观,不利于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非晶硅式太阳能控制接线盒。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非晶硅式太阳能控制接线盒,包括有盒体及盒盖,其中:所述的盒体内设有固线框,固线框与盒体内壁之间设有紧固部件,固线框内横向分布有定位板,定位板上分布有预留槽,预留槽上加装有固线模块,固线模块至少有两组,固线模块之间安设有接线组件,固线框及盒体对应位置处设有导线孔。
进一步地,上述的非晶硅式太阳能控制接线盒,其中,所述的固线模块的一侧设有扣线头,另一侧设有固定端,固线模块的中部设有预留扣,接线组件的连接端嵌入预留扣。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非晶硅式太阳能控制接线盒,其中,所述的扣线头为扣线圆环。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非晶硅式太阳能控制接线盒,其中,所述的固线模块与预留槽通过螺钉连接。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非晶硅式太阳能控制接线盒,其中,所述的固线模块延伸有辅助固定翼片。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非晶硅式太阳能控制接线盒,其中,所述的盒盖上贯穿分布有引线孔,盒盖侧边分布有卡扣,盒体对应位置处设有卡槽。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非晶硅式太阳能控制接线盒,其中,所述的紧固部件为加强筋。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从整体上缩小了盒体的固有高度、厚度。更为重要的是,盒体内部排列有序,在简便安装的同时更有利于导线连接的稳固。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适合在本技术领域中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非晶硅式太阳能控制接线盒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导线的安装连接示意图;
图3是盒盖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固线框 2加强筋
3定位板 4预留槽
5固线模块 6接线组件
7导线孔 8预留扣
9扣线圆环 10辅助固定翼片
11引线孔 12卡扣
13卡槽 14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的非晶硅式太阳能控制接线盒,包括有盒体及盒盖,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的盒体内设有固线框1,固线框1与盒体内壁之间设有紧固部件。当然,就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紧固部件可以采用加强筋2。
同时,固线框1内横向分布有定位板3,定位板3上分布有预留槽4,预留槽4上加装有固线模块5,固线模块5至少有两组,固线模块5之间安设有接线组件6,固线框1及盒体对应位置处设有导线孔7。
进一步结合图1来看,固线模块5的一侧设有扣线头,另一侧设有固定端,固线模块5的中部设有预留扣8,接线组件6的连接端嵌入预留扣8。为了便于对导线头的加固,所述的扣线头为扣线圆环9。同时,考虑到固线模块5的快速安装及连接稳固,固线模块5与预留槽4通过螺钉连接。当然,通过多次对比组装实验后,为了进一步增进固线模块5与预留槽4的结合,固线模块5延伸有辅助固定翼片10,固线模块5能依托于辅助固定翼片10更好地嵌入预留槽4内。
并且,为了便于其他设备中的引线连接,盒盖上贯穿分布有引线孔11。再者,盒盖侧边分布有卡扣12,盒体对应位置处设有卡槽13,这样能够快捷有效地确保盒体与盒盖的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快可光伏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快可光伏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18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办公设备的传动机构
- 下一篇:改进接触脚的蓄电池板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