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段恒流自适应充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2052.X | 申请日: | 200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900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林枫;程相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市金恒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晓斌 |
地址: | 223005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段恒流 自适应 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具体涉及为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的多段恒流自适应充电器。
背景技术
电动车作为新一代代步工具,因其物美价廉,走进了千家万户,然而电池是制约电动车发展的瓶颈,因为其有充电不足、易失水、温度高易过充、温度低易欠充等现象。如何将用完电量的电池再重新充到所期望的容量,传统充电采用三段式即恒流、恒压、绢流对电池进行充电,此充电模式虽被业界人士广泛认同,但由于采用三段式充电较为粗略,没有进行很好的细分,故现在有的人说电池不是用坏的而是充坏的,例如在某节电池性能参数下降时,造成好的充不饱,坏的已过充现象。电池过充、欠充更加容易使电池失水和硫酸盐化,缩短了电池使用寿命,等等其他原因,造成了电池用一段时间就须更换,否则严重影响客户的骑行,客户抱怨声、投诉蜂拥而至,影响了电动车的品牌形象,影响了电动车市场进一步发展。采用何种方式充电,既安全可靠,又根据电池性能参数来合理、科学的充电,越来越困恼整个业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段恒流自适应充电器,该充电器对充电电流进行检测来判断电池容量,并通过内部建立的数学模型采用适合的恒流对电池进行多段充电,自动的调整充电电流达到人们所期望容量,改变以往在电池过放过充、失水等情况下还采用固定三段充电模式,减缓失水、盐化趋势,降低电池损坏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充电器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壳腔内安装线路板和风扇,引出线一头接电池的出线孔,一端接220V、50HZ交流电;其中,线路板上各电子元器件的连接如下:
220V相线与热敏电阻NTC/5D11一端相连,热敏电阻另一端形成了结点,结点与互感器LF1一端标号a相连,互感器的另一端为标号a1,结点与电容C1一端相连,另一端与互感器标号B相连,标号B与保险丝一端相连,保险丝另一端与220V的零线相连,互感器LF1标号a1端形成结点,1支路与C2电容一端相连,C2另一端与LF1的标号B1相连,2支路与D2的二极管阳极相连,D2的阴极与E3电解电容正极相接且形成标号1,3条与D3阴极相连,D3的阳极与GND-R相连,D1的阳极与D4的阴极形成结点连接LF互感器的标号B1相连,它们的另一端与GND-R相连;
T1为主动变压器元件标号,4个绕阻为8根抽头,为了便于描述其分别为1.2.3.4.5.6.7.8标号;
UC3842为固定频率电流型控制器,元件标号为U1,提供启动电源连接,标号1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R1电阻另一端与U1的7脚相连为其提供启动电源;
主动变压器标号3与R49电阻相连,另一端与D7的阴极相连,阴极形成结点,1支路与E5的正极相连,E5负极接地,2支路与电容C6一端相连,形成结点与U1的7脚相连,C6另一端与GND-R相连;
主动变压器T1的1脚与电阻R2、C4的一端相连,它们另一端与D5的阴极相连,D5的阳极形成结点,1支路与主动变压器标号2相连,2支路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D相连,场效应管源极形成结点,1支路与R7一端相连,R7另一端与标号GND-R相连,2支路与R6电阻一端相连,另一端与U1的3脚相连形成电流取样路,U1的6脚与电阻R3一端相连,另一端形成结点,1支路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2支路与电阻R4一端相连,R4另一端与标号GND-R端相连;
U1的8脚形成结点,其为精基准5伏,1支路与R5电阻一端相连,R5电阻另一端与U1的3脚相连,2支路与电容C7一端相连,C7另一端接GND-R端相连;
U1的4脚形成结点,1支路与C28一端相连,C28另一端与标号GND-R相连,2支路与R5 10K电阻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U1的8脚相连,U1的25脚接地;
U1的1脚形成结点,1支路与R8电阻一端相连,R8另一端与GND-R标号相连,2支路与C8一端相连,C8另一端与GND-R端相连,3支路与光耦的C端相连,光耦PC817E与GND-R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市金恒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淮安市金恒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20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氯乙烯合成的串联流化床反应器及方法
- 下一篇:全通式滤袋喷吹导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