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风冷搅料杆的出灰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2268.6 | 申请日: | 200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695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林冲;陈勇;孙昌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燃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38 | 分类号: | C10J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4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冷 搅料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床秸秆气化炉的搅料出灰装置,是一种用于固定床秸秆气化炉,一种带风冷搅料杆的出灰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固定床秸秆气化炉,由于秸秆流动性差,料层中容易出现起拱、搭桥等现象,并且产生的灰渣也不能自行排出,秸秆原料和灰渣只能依靠风力的扰动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沉积移动。因此,在气化炉运行中经常出现烧空、烧偏、结焦、出灰不畅等现象;当炉内出现烧空、烧偏、堵灰等现象时,气化反应已无法按照设计条件进行,造成气化效率降低、产气量不稳、燃气热值降低等问题,严重时甚至造成气化炉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固定秸秆气化炉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风冷搅料杆的出灰装置。该装置可有效避免由于固体物料流动性差、配风不合理引起的烧空、烧偏、结焦及出灰不畅等问题。该装置在实现上述功能时,还充分考虑了自身的工作条件,采用风冷方式进行自我保护,降低了材料要求,使搅料杆不会发生形变,该装置可根据需要,采用手动、电动或其它驱动方式,可实现连续或间歇运转。可大大改善气化炉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生物质中固定碳的转化率,也提高了焦油的裂解率,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和燃烧值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由风箱,进风槽,直管,搅拌构件,出风喷孔,外套管,排风槽,炉箅及刮灰构件组成;其特征是:该装置有一个筒状的炉体,由上至下贯穿炉体中心,安装有通风的直管,直管两端各由轴套密封,其直管一端安装有箱型的风箱,并开有通风的进风槽及排风槽,在直管下部或下端,固定安装有圆盘形的炉箅或刮灰构件,在直管的外部,并固定套装有带有间隙的外套管,在外套管的外侧,并开有出风喷口,当燃烧空气经过风箱进入直管的一端后,从直管另一端的排风槽喷出,该空气也可沿直管与外套管之间的间隙,从外套管下部喷出进入炉内燃烧,使直管与外套管得到风冷降温,从而有力的保障了搅拌机构及排渣机构的正常运转作业。
其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可有效避免由于固体物料流动性差、配风不合理引起的烧空、烧偏、结焦及出灰不畅等问题。该装置在实现上述功能时,还充分考虑了自身的工作条件,采用风冷方式进行自我保护,降低了材料要求,使搅料杆不会发生形变,该装置可根据需要,采用手动、电动或其它驱动方式,可实现连续或间歇运转。可大大改善气化炉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生物质中固定碳的转化率,也提高了焦油的裂解率,从而提高效率和燃烧值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1为上驱动、上进风、炉箅转动型式,用于下吸式气化炉;
附图2为上驱动、上进风、刮灰构件转动型式,用于下吸式气化炉;
附图3为下驱动、下进风、转动炉箅型式,用于下吸式气化炉;
附图4为下驱动、下进风、刮灰构件转动型式,用于下吸式气化炉;
附图5为上驱动、上进风、转动炉箅型式,用于上吸式气化炉;
附图6为上驱动、上进风、刮灰构件转动型式,用于上吸式气化炉;
附图7为下驱动、下进风、转动炉箅型式,用于上吸式气化炉;
附图8为下驱动、下进风、刮灰构件转动型式,用于上吸式气化炉。
图中:1.风箱,2.进风槽,3.直管,4.搅拌构件,5.出风喷孔,6.外套管,7.排风槽,8.炉箅,9.刮灰构件,10.炉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该装置由风箱1,进风槽2,直管3,搅拌构件4,出风喷孔5,外套管6,排风槽7,炉箅8及刮灰构件9组成;其特征是:该装置有一个筒状的炉体,由上至下贯穿炉体中心,安装有可通风的直管3,直管3两端各由轴套密封,其直管3一端安装有箱型的风箱1,并开有通风的进风槽2及排风槽7,在直管下部或下端,固定安装有圆盘形的炉箅8或刮灰构件9,在直管3的外部,并固定套装有带有间隙的外套管6,在外套管6的外侧,并开有出风喷孔5,当燃烧空气经过风箱1进入直管3的一端后,从直管3另一端的排风槽7喷出,该空气也可沿直管3与外套管6之间的间隙,从外套管下部喷出进入炉内燃烧,使直管3与外套管6得到风冷降温,从而有力的保障了搅拌构件4及排渣机构的正常运转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燃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州燃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22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