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控错齿推动分度台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3262.0 | 申请日: | 200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726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先;束长林;杨志曹;顾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二机齿轮机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6/02 | 分类号: | B23Q16/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冬涛;瞿网兰 |
地址: | 210004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控 推动 分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部分,尤其是一种机械加工领域常用的分度头,具体地说是一种数控错齿推动分度台。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传统的分度台大多都是采用蜗轮蜗杆传动分度,蜗轮的齿面一般都采用软齿面,如高强度的连续旋转切削其蜗轮副的精度保持极低。因蜗轮副传动天生缺陷,无法保证无间隙运转,正反转间隙总是存在,也影响到旋转精度。如果提高齿面的硬度,因加工难度大,无法达到精密分度的要求。如何做到无间隙运转,强力连续旋转切削精度保持,任意分度精密是目前精密旋转台设计中难以克服的障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分度结构存在的或者精度低,或者加工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一种精度高,用途广,加工方便的数控错齿推动分度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数控错齿推动分度台,包括箱体1、主轴2、分度齿盘3和端齿分度盘4,所述的主轴2、分度齿盘3和端齿分度盘4均安装在箱体1中,其特征是所述的分度齿盘3与主轴2固定相连,所述的端齿分度盘4固定在箱体1中,分度齿盘3的齿间安装有钢球5,钢球5与驱动凸轮6相抵并在其作用下与端齿分度盘4的切向相抵,驱动凸轮6活动套装在主轴2上,驱动凸轮6上安装有螺伞齿轮7,螺伞齿轮7与伺服分度电机输出轴上的伞齿轮8相啮合。
所述的主轴2上设有调整驱动凸轮6轴向位置的调整螺母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分度精度高,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机床旋转工作台的分度。
本实用新型的分度机械在分度过程中能无间隙运动且能自锁,它的分度精度可任意调整控制分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度过程中啮合传动展开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
一种数控错齿推动分度台,包括箱体1、主轴2、分度齿盘3和端齿分度盘4,所述的主轴2、分度齿盘3和端齿分度盘4均安装在箱体1中,工作台10与主轴2的一端固定相连,所述的分度齿盘3与主轴2固定相连,所述的端齿分度盘4固定在箱体1中,分度齿盘3的齿间安装有钢球5,钢球5与驱动凸轮6相抵并在其作用下与端齿分度盘4的切向相抵,驱动凸轮6活动套装在主轴2上,驱动凸轮6上安装有螺伞齿轮7,螺伞齿轮7与伺服分度电机输出轴上的伞齿轮8相啮合。主轴2上设有调整驱动凸轮6轴向位置的调整螺母9,以克服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间隙。如图1所示。
具体制造时本实用新型的各主要部件均应采用Gr15轴承钢,硬度HRC62-65,传动采用完全浸油方式,配磨分度齿盘顶面应保证2-K81140圆筒滚子止推轴承无间隙旋转,通过配磨轴承座与箱体的贴合面调整弧齿锥齿轮的轴向间隙同时可调整螺钉11,调整径向间隙以保证传动结构的润滑与寿命。此外,根据控制要求,本实用新型还可配备发讯装置。经长期使用后,如转运出现间隙可调整调整螺母9消除间隙保证结构无间隙运转。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分度齿盘固定在主轴上,端齿分度盘固定在箱体上,钢球按分度齿盘的齿数分布,凸轮依靠伺服电机驱动一对高精度螺旋伞齿轮传动在主轴上旋转,通过调整调整螺母保证钢球在端齿分度盘齿面上、分度齿盘齿间及凸轮曲线上做无间隙的波浪运动,利用分度齿盘与端齿分度盘的齿数之差推动主轴的旋转。根椐分度台的设计速比与规格的大小在任何旋转角度上都有30个左右的钢球同时分三等分或四等分均布在端齿分度盘齿面上推动主轴的旋转,保证了工作可靠,传动平稳,旋转精度高,同时起到自锁作用。
由此可见,端齿分度盘4的齿数与分度齿盘3的齿数差越小,分度精度越高,每次分度量的大小可通过调整伺数电机的转数进行调整,因此分度精度和速度比传统的分度机构均有大幅提高。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二机齿轮机床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二机齿轮机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32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