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楼宇自控教学实训仿真房间架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43348.3 | 申请日: | 200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4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马涛;王刚;牛小记;叶长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康尼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4 | 分类号: | G09B2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楼宇 自控 教学 仿真 房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智能楼宇自控实训仿真房间架,属于教学实训仪器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数字化、建筑智能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规划、建设、管理及服务理念急需更新,运用科学、整体、系统的思维来营造现代智能化的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已成为必然趋势。房地产业及我国智能建筑市场迅猛发展,将直接拉动对智能楼宇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目前已有的智能楼宇自控实训系统的结构组成型式可用来做实验的项目多数为固定的单一实验项目,形式单一、固定,扩展性差,明暗线布置不清或混乱,没有体现智能楼宇自控系统的多样性、综合性和真实性,不能方便多元化组合,不利于教学实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灵活、功能多样、更换方便、升级扩展性能好且真实性较强的智能楼宇自控实训系统的结构型式,旨在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其特征是在型材框架房间架上设置多个模拟房间;每个模拟房间架的正面与背面对称设置两个小房间,在各房间的表面设置若干个网孔板功能模块单元,多个房间架组合拼接排布呈“U”字形,“十”字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各模块功能相对独立,每一块都可以单独更换或添加,这样可以方便的进行功能的升级扩展和故障维修,增加了系统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各单元采用模拟房间的结构型式更贴合实际的真实场景,增强了学生的感官认识。各部分划分明确,结构简单,组装拆卸方便,特别独特的网孔板设计和布置使得“明、暗走线”可以清晰地分开,房间的前、后、侧、顶及外表面均可安装元器件,逼真的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实验内容丰富,综合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面与后面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网孔板功能模块单元挂接方式示意图。
附图3是图2的侧视图。
附图4本实用新型的暗线布置示意图。
附图5是房间表面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房间“U”型组合布局示意图。
图中的1是房间架的型材框架,2是安装元器件的网孔板,3是侧板,4是门头板,5是屋顶,6是内六角平圆头螺钉,7是法兰螺母,8是平垫圈,9是T型螺母,10是功能元件,11是接线端子排,12是明线走线槽,13是暗线线管或线槽,14是四通,15是大堂天花板。
具体实施方式:安装元器件的网孔板2
对照附图,其结构是在型材框架房间架上设置多个模拟房间;每个模拟房间架的正面与背面对称设置两个小房间,在各房间的表面设置若干个网孔板功能模块单元,多个房间架组合拼接排布呈“U”字形,“十”字形。
房间架结构采用工业铝型材搭建,根据事先定好的网孔板需固定的位置将内六角平圆头螺钉用T型螺母、平垫圈与法兰螺母固定在铝型材槽内,其法兰螺母的法兰面朝外;法兰面与内六角平圆头螺钉的螺钉头部留有适合网孔板挂接的间隙(图2、图3所示);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元器件10安装于网孔板上,在网孔板上安装易拆卸的接线端子排11,将功能元器件10的线路接到接线端子排11上,再通过端子排11将线路引入明线走线槽内12。网孔板的安装底面制作了易挂、拆孔眼(如“葫芦形”腰孔),可方便的将装好的功能模块网孔板挂在上述的内六角平圆头螺钉上或取下来。
相邻的网孔板2之间形成深度大于暗线线管或线槽13高度的沟槽空间(图5所示的虚线阴影部分),在此沟槽内布置暗线线管或线槽13,暗线线管或线槽13能隐藏在各网孔板共同形成的工作表面以下。沟槽的十字交叉口可布置四通14,这样可以使“暗线”直接布置到各网孔板功能模块单元上,当线从线管出来即转为明线布置,模拟建筑物电气元件明、暗线结合的布线方法(图4所示)。此“明、暗线网络”将各功能模块的电路连接起来,丰富了布线的种类。
“U”型布局的房间之间架设了横梁(图6所示),在横梁上可安装模拟大堂天花板的网孔板,根据需要可以安装顶灯、烟感探测器等需要在顶部安装的元器件。
智能楼宇自控实训仿真房间架结构采用工业铝型材搭建;每个网孔板集成一个功能模块,网孔板上安装易拆卸的接线端子排和功能元器件,将功能元器件的线路接到接线端子排上,网孔板可方便的挂接在模拟房间“墙壁”的型材表面,也可以方便的取下。各网孔板均匀的分布在房间“墙面”上,同时网孔板设计成特殊的“几”字形,相邻的网孔板之间形成深度大于走线管高度的沟槽空间,在此沟槽内布置“暗线”走线管,且“暗线线管”能隐藏在各网孔板共同形成的工作表面以下,网孔板间沟槽的十字交叉口可以使“暗线”直接布置到每个网孔板功能模块单元上,当线从“暗线线管”出来后即转为明线布置,则可模拟建筑物电气元件明、暗线相结合的走线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康尼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康尼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33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