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级增浓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4390.7 | 申请日: | 200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5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占军;张华兰;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1/00 | 分类号: | B01D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陆志斌 |
地址: | 21004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溶液增浓的超级增浓装置,是针对草浆黑液浓缩而研制的增浓装置。
背景技术
蒸发增浓作为重要的化工单元操作之一,其浓缩比例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因为浓缩比例越高,下一步处理的费用和能耗越少。国内麦草浆生产黑液的治理显得最为困难,原因就是其具有灰分(硅)、多糖(戊糖)含量高,粘度大等特点,在蒸发浓缩过程中,传热效能低,且易于结垢,常规蒸发器难以经济合理地运行,表现为蒸发装置无法向碱回收碱炉稳定提供足够的浓黑液,因而蒸发工段成为碱回收的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溶液浓缩比的超级增浓装置,该装置不易结垢、操作简单、能够经济合理连续运行,特别适合于草类制浆黑液等粘度高、易结垢溶液的浓缩。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溶液超级增浓装置,包括加热器、加热器组和闪蒸器组,加热器组的进口为溶液入口,加热器组的出口通过增压泵与加热器的进口连接,加热器的出口与闪蒸器组的进液口连接,闪蒸器组的出液口为浓溶液出口,加热器组由第一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第四加热器及第五加热器组成,第一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第四加热器及第五加热器串联连接,第一加热器的出口为加热器组的出口,第五加热器的进口为加热器组的进口,闪蒸器组由第一闪蒸器、第二闪蒸器、第三闪蒸器、第四闪蒸器及第五闪蒸器组成,闪蒸器组的进液口设在第一闪蒸器上,在闪蒸器组的进液口上连接有进液管且进液管延伸进入第一闪蒸器内,在第一闪蒸器及第二闪蒸器内设有第一连通管,第一连通管的一端设在第一闪蒸器的底部,用于第二闪蒸器进液的第一连通管的另一端设在第二闪蒸器内,在第二闪蒸器及第三闪蒸器内设有第二连通管,第二连通管的一端设在第二闪蒸器的底部,用于第三闪蒸器进液的第二连通管的另一端设在第三闪蒸器内,在第三闪蒸器及第四闪蒸器设有第三连通管,第三连通管的一端设在第三闪蒸器的底部,用于第四闪蒸器进液的第三连通管的另一端设在第四闪蒸器内,在第四闪蒸器及第五闪蒸器内设有第四连通管,第四连通管的一端设在第四闪蒸器的底部,用于第五闪蒸器进液的第四连通管的另一端设在第五闪蒸器内,在第一闪蒸器与第一加热器之间连接有用于将闪蒸器组闪蒸出的输出给加热器组的第一二次蒸汽输出管且第一二次蒸汽输出管与第一加热器的连接端高于进液管的出液端,在第二闪蒸器与第二加热器之间连接有用于将闪蒸器组闪蒸出的输出给加热器组的第二二次蒸汽输出管且第二二次蒸汽输出管与第二加热器的连接端高于进液管的出液端,在第三闪蒸器与第三加热器之间连接有用于将闪蒸器组闪蒸出的输出给加热器组的第三二次蒸汽输出管且第三二次蒸汽输出管与第三加热器的连接端高于进液管的出液端,在第四闪蒸器与第四加热器之间连接有用于将闪蒸器组闪蒸出的输出给加热器组的第四二次蒸汽输出管且第四二次蒸汽输出管与第四加热器的连接端高于进液管的出液端,在第五闪蒸器与第五加热器之间连接有用于将闪蒸器组闪蒸出的输出给加热器组的第五二次蒸汽输出管且第五二次蒸汽输出管与第五加热器的连接端高于进液管的出液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组A采用5个加热器,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废汽,因为只有加热器4利用新鲜蒸汽,其余加热器都利用二次蒸汽,因而比较节能。
(2)、闪蒸器组B采用5个闪蒸器,每个闪蒸器出汽口与对应加热器组的每个加热器进汽口相连,通过控制压力差,从而控制温度差,以达到废热充分利用的目的。
(3)、溶液依次通过6个加热器加热过程中,浓度不发生变化,只有温度在不断升高,由于温度的升高,物料的粘度在不断降低,因而物料流动性也越来越好,再加上我们采用的是降膜加热器,在≤50%浓度下,一般不易结垢,传热效率高。
(4)、5个闪蒸罐的作用是浓缩,利用压力不同,水的沸点也不同的原理,使黑液中水份不断挥发出去,逐渐提高物料浓度,其挥发出的二次蒸汽分别被相应的加热器作为热源利用。
(5)该超级增浓装置增浓铵法麦草浆黑液浓度经试验测试(取样烘箱烘干)可达71%,增浓木浆黑液浓度可达8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43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萃取仪
- 下一篇:一种快速夹紧丝毛的清洁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