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3G通信数据交换网用射频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4727.4 | 申请日: | 2009-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3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房权生;董春;仲怀国;潘爱梅;邰向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3/06 | 分类号: | H01P3/06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8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3g 通信 数据 交换 射频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特别是3G通信数据交换网用射频电缆结构,属于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三代移动通信——通常称为3G(3rd Generation),一直是电信界的热门话题,随着小灵通全面退市,3G进入一个划时代阶段。
第三代移动通信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倡导,努力在频段和标准上统一的一个系统。与第二代移动通信相比,无论是在频段或标准的统一上,还是技术上又大大迈进了一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比第二代移动通信提供更大的系统容量(是第二代的2-5倍)。其目标是:全球统一频段、统一制式,全球无缝漫游;高速移动环境下支持144kb/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下支持384kb/s,室内环境下支持2Mb/s的数据传输,从而为用户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及多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业务。
目前,移动通信已成为发展最迅速的领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宏蜂窝基站、微蜂窝基站、直放站、室内覆盖系统等势必将得到迅速发展。而作为通信发射设备与发射天线之间的连接的各种射频电缆的需求量也相应地急剧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现在仅我国每年要新增基站几万个,年需求射频同轴电缆已达五万公里以上。今后几年每年射频同轴电缆的需求量将超过六万公里。可见,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将带来各种基站的增加,最终带来射频同轴电缆需求的增加。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尤其是3G移动通信的推出,使得高频射频电缆的制造又成为国内外射频电缆生产厂商的争夺焦点。国内各大厂商纷纷花费大量资金,引进先进设备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同轴电缆高频段电压驻波比(VSWR)高的问题。但是,即使是使用了这些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在2-3GHz频段的电压驻波比问题有时依然不能有效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为满足市场的需求,提供一种3G通信数据交换网用射频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3G通信数据交换网用射频电缆,其特征是设有实心无氧铜单丝内导体、皮-泡-皮绝缘层、轧纹铜管屏蔽外导体、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外护套,皮-泡-皮绝缘层挤包在实心无氧铜单丝内导体上,皮-泡-皮绝缘层设置轧纹铜管屏蔽外导体,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外护套挤包在轧纹铜管屏蔽外导体上。
所述的皮-泡-皮绝缘层为采用CO2发泡技术发泡的皮-泡-皮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机械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防水防潮,弯曲性能好。采用CO2皮泡皮绝缘与轧纹铜管外导体的屏蔽结构,电容的波动都控制在极小的公差范围之内,成品电缆的阻抗更加均匀,电压驻波比更小,从而解决了行业内无法解决的降低驻波比的问题,使交换网的阻抗更匹配,实现高频信号高质量的传输。本产品适用于3G公众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交换网间工作频段2.1-2.5GHz的高频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导体、2内皮、3发泡层、4外皮、5外导体、6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心无氧铜单丝内导体1上挤包有内皮2、发泡层3、外皮4的皮-泡-皮绝缘层,在皮-泡-皮绝缘层上设置轧纹铜管屏蔽外导体5,在外导体5上挤包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外护套6。
皮-泡-皮绝缘层中发泡层的CO2发泡,由于CO2分子没有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小,熔沸点低,键能大,原子间作用力强,分子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因此与N2相比,CO2在熔融的聚合物中的可溶性要比N2高出10倍。CO2发泡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来增大绝缘发泡度,从而通过降低绝缘介质的等效介电常数来减小电缆的衰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47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