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功率LED灯控制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4831.3 | 申请日: | 200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817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林耘;王国俊;沈加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华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0 | 分类号: | H05B37/00;H05B37/02;H02M7/08;F21V2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 平 |
地址: | 2256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功率 led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大功率LED作光源的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LED技术的发展与成熟,LED具有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无污染等优点,目前大功率LED光通量达80lm/w的技术已经很稳定,100lm/w也正在普及市场,大有替代目前大功率白炽灯的趋势,但制约大功率LED推扩普及的瓶颈在于目前控制电路存在的缺陷:有些控制电路注重稳压,有些控制电路则注重于电流的稳定,有些控制电路则忽略了大功率LED在使用中经常会出现的某一LED的短路、断路,影响了整个电路,缩短了LED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稳压、稳流,短路、断路自动保护,电源温度保护的大功率LED灯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包括交流电压整流滤波电路、开关变压电路、脉宽调制控制电路、反馈控制电路、二次整流滤波电路,所述交流电压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开关变压电路,所述开关变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二次整流滤波电路,所述二次整流滤波电路与各LED灯连接,二次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还与反馈控制电路连接,反馈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脉宽调制控制电路连接,所述脉宽调制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接入所述开关变压电路。
交流电压整流滤波电路将输入的交流电压首次进行滤波后,经整流再进行滤波,使整流滤波后的直流电压大于300V,输入开关变压电路及脉变调制控制电路,控制线圈中电流的大小变化,产生一定频率的电磁场,从而在开关变压器次级感应出变化的电压和电流。脉宽调制控制电路采用单片开关电源,该芯片有一个振荡器,能控制电路的电流极限值,并稳压在5.85V,与BP/M端相连的欠压识别电路、过压保护、电流极限选择电路、过热关断电路、限流电路、前沿抑制电路和700V耐压的功率MOSFET管组成多个时钟的始端。芯片就会对EN/UN端的信号进行周期性地采集,在输出重载、轻载,或出现故障时能自动调节单片开关电源脉冲的占空比,控制MOSFET管的开关时间,从而改变开关变压器中电压和电流的频率,调节输出电压,并实施对电源的保护。通过对输出电路中电流的采样、比较,由集成运放组成的比较放大电路,使光电二极管中的电流发生大小变化,从而控制脉宽调制器的脉冲的占空比,控制MOSFET管的开关频率,使输出电流限制在一个恒定的数值上。将开关变压器次级线圈中的电压进行整流、滤波,稳压,最终形成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具有稳压、稳流,短路、断路自动保护,电源温度保护,生产工艺简单,使用元件少,接插方便,特别适用于大功率LED灯的发光控制,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LED灯的光效,还能有效控制LED灯的发热,控制光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方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交流电压整流滤波电路1、开关变压电路2、脉宽调制控制电路3、反馈控制电路4、二次整流滤波电路5。
交流电压整流滤波电路1的输出端连接开关变压电路2,开关变压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二次整流滤波电路5,二次整流滤波电路5与各LED灯连接。二次整流滤波电路5的输出端还与反馈控制电路连接4,反馈控制电路4的输出端与脉宽调制控制电路3连接,脉宽调制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接入开关变压电路2。
交流电压整流滤波电路1由F1、R1、RT1、MOV1、C1、L1、R2、C2、U5、C3组成。
开关变压电路2由T1、C8A、C8B组成。
脉宽调制控制电路3由U4、C5、U3、R3、C4、D13组成。
反馈控制电路4由R5、R6、R7、D11、U1A、R8、R9、R10、C11、C13、U2、U3、组成。
二次整流滤波电路5由D14、C6、R4、VR1、C9、C7、R5、C10、F2、C12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华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华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48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