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膜除尘塔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5511.X | 申请日: | 2009-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5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陈伯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伯根 |
主分类号: | B01D47/14 | 分类号: | B01D47/14;B01D53/78;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4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塔,具体说是一种水膜除尘塔。
背景技术
传统的除尘塔常采用花岗岩、混凝土堆砌,外形不整齐,运输、现场施工不便,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随着除尘、脱硫要求的提高,使用陶瓷砖堆砌已经成为一种新兴技术,公开号为200620071606.5的湿法脱硫除尘器,公开的一种陶瓷砖侧边连接凹和/或凸榫口,其安装接触密封面小,相互之间稳定性差,塔体不安全,易造成安全事故。
此外,传统技术的湿法除尘脱硫器排气和排尘都存在结构复杂,安装、生产不便,浪费能源,效率低等不足,如专利号为CN02126677.8、CN200710120401.0和200610135053.X等,主要存在不足是:排气开口朝上排气需现场配套弯头连接引风管,安装、生产不便,成本高;排气开口设置于塔顶侧壁,上升气体易集中于塔顶部,导致吸收塔效率低;排尘不方便,人工排尘劳动强度大,易堆积;电控制排尘结构复杂,能耗高,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陶瓷砖堆砌的塔体不牢靠,整体稳定性差,排气效果差,排尘不方便等不足,提供一种安装、维修方便,塔体稳定性高,排气效果好,排尘方便的水膜除尘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膜除尘塔,包括由陶瓷砖堆砌而成的吸收塔、排尘装置和顶罩,吸收塔顶部设有顶罩,顶罩侧面上部开有出气口,其技术特点是所述水平相邻陶瓷砖间为“Ω”形固定头和“Ω”形槽固定连接;顶罩内壁为趋向出气口一侧的斜面或球面;所述排尘装置包括进水管、溢出管,进水管、溢水管水平穿过水膜除尘塔下部侧壁,进水管设置于溢水管下部。
所述陶瓷砖一侧面为从上至下的“Ω”形固定头,另一侧面设有从上至下的“Ω”形槽,或两侧面为从上至下的“Ω”形固定头,或两侧面设有从上至下的“Ω”形槽,“Ω”形固定头(1)截面小于“Ω”形槽截面。
所述水膜除尘陶瓷砖的上、下两端面为台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水平相邻陶瓷砖间为“Ω”形固定头和“Ω”形槽固定连接,Ω”形固定头插入“Ω”形槽内,接触密封面大,堆砌后塔体的密封性能好,且上、下陶瓷砖由两端面的台阶端面堆砌,安装方便,且结构稳定,牢固,使用安全;
2、带有趋向出气口一侧的斜面或球面的顶罩将气体导向一侧的出气口,加快排放速度,提高吸收塔工作效率,出风口设置于侧面,无须配套弯头,安装、维修方便,生产成本低;
3、利用循环水流从进水管进水,使塔底积水上翻,下沉的粉尘随水上翻从溢水管管口溢出排出,可排放至塔外沉淀池进行沉淀、清理,沉淀池可作为排尘装置循环水源,达到能源最大化利用,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利用带有“Ω”形固定头和“Ω”形槽的陶瓷砖相互堆砌成塔体,结合牢靠,塔体整体强度高,密封效果好,避免了气体、液体的泄露,安全性能高,安装、维修方便,排气和排尘装置结构简单,排放效率高,且节约能源,适合普遍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水膜除尘塔的示意图;
图2为水膜除尘塔堆砌用的陶瓷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水膜除尘塔堆砌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吸收塔1,陶瓷砖2,进水管3,溢水管4,顶罩5,出气口6,“Ω”形固定头7,“Ω”形槽8,台阶9、10,中空腔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中所示的一种水膜除尘塔,包括吸收塔1、顶罩5,吸收塔1由陶瓷砖2堆砌而成,进水管3、溢水管4设置于吸收塔1下部侧壁,进水管3位置低于溢水管4的位置,吸收塔1顶部设有顶罩5,顶罩5内壁为趋向出气口一侧的球面,顶罩5侧面开有出气口6。
图2所示陶瓷砖2采用弧形结构,内部为中空腔11,中空腔内设有加强框架,陶瓷砖上端面设有开口方向朝内的台阶9,下端面设有开口方向朝外的台阶10,陶瓷砖的一侧面为从上至下“Ω”形固定头7,另一侧面设有从上至下的“Ω”形槽8,“Ω”形固定头7截面小于“Ω”形槽8截面。
图3所示,水平方向多个陶瓷砖2的一侧边的“Ω”形固定头7分别与相邻陶瓷砖一侧边的“Ω”形凹槽8插接安装;竖直方向陶瓷砖上端面台阶9与相邻陶瓷砖下端面台阶10配合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伯根,未经陈伯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55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向搭扣烟夹
- 下一篇:具有积液报警功能的气体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