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蚕室用调节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5515.8 | 申请日: | 2009-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8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承元;丁春美;王峰;李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承元 |
主分类号: | F24B1/18 | 分类号: | F24B1/18;F24B1/19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蚕室 调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具,具体说是一种蚕室内调节温度、湿度的调节炉。
背景技术
在蚕的养殖过程中,蚕的生长与室内的温度、湿度息息相关,控制温度、湿度能确保幼蚕生长、发育好,提高蚕茧产量。若温度、湿度过高,使幼蚕生长过快,易引发幼蚕病毒性蚕病;若温度、湿度过低,使幼蚕生长迟缓,易引发真菌类蚕病,从而造成蚕茧产量低,蚕丝质量低。
目前养蚕农户常采用调节蚕室温度、湿度的方法有:采用电控实现对蚕室温度、湿度的即时调节,其使用成本高,浪费能源,一旦出现停电或电路故障,对幼蚕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或采用加温、加湿炉具对蚕室进行温度、湿度的调节,如专利号为200320123961.9公开的一种蚕房温湿调节炉,其炉体为铸铁件,上端设有蒸发器,炉体侧壁设有排烟管,炉体下端有排渣板及进风管,通过燃煤在炉体内燃烧,经炉体散热、蒸发器蒸发水分实现对蚕房的温度、湿度控制,其不足之出在于:排烟管设置位置不合理,排烟效果不理想,部分烟气可从进风管回流,存在安全隐患;炉体、炉桥采用铸铁件,制造复杂,使用成本高,不利于普通养蚕农户的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解决现有技术中调节炉制造复杂、成本高,使用不安全,无法普遍推广使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制造方便、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的蚕室用调节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蚕室用调节炉,其主要包括:一炉体,炉体为铁制中空圆筒;一封盖,封盖上穿接有一排气管;一底板;一炉底板,炉底板上设有通风孔,炉底板下端焊接多根炉底脚;所述炉体上端连接封盖,炉体下端连接底板,炉底板设置于炉体内且由多根炉底脚支撑在底板上;炉体外壁上设有通风口,通风口位于炉底板下方,通风口上设有开关板。
进一步地,所述封盖为一可盛水的盘体。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炉体采用铁制中空圆筒,封盖、底板利用铁皮裁剪即可,取材方便,生产制造简单,造价低,适合普通蚕户的使用。
2、排烟管穿接于炉体上端的封盖上,排烟效果好,避免了有害烟气由进风口溢出造成人员意外或影响幼蚕生长,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采用铁制中空圆筒作为炉体,炉体内依次装有封盖、炉底板、底板,其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制造成本低,且排烟效果好,使用安全系数高,能长期保证蚕室内温度、湿度需求,适合广大养蚕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炉体1,底板2,封盖3,炉底板4,炉底脚5,通风孔6,排气管7,进风口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的蚕室用调节炉,包括炉体1、底板2、封盖3,炉体1底端连接底板2,炉体1内设有炉底板4,炉底板4中心开有一通风孔6,炉底板4经炉底脚5支撑在底板2上;炉体1外壁设有一进风口8,进风口8位置低于炉底板4;炉体1上端连接可盛水的封盖3,封盖3上穿接有排气管7,排气管7连接至蚕室外。
使用时,将蚕室用调节炉放置于蚕室内,首先在炉体1内炉底板4上填装半干木屑或硬柴并压实,再装入于木屑压实,在装填过程中确保炉底板4中间的通风孔6畅通、不堵塞,然后点燃干木屑后,将封盖3盖装在炉体1上即可,燃烧烟气经排气管7排出室内,燃烧热量经炉体1直接加温蚕室,可调节炉体1下部进风口8大小控制加温,开大进风口8升温,减小进风口8降温;若室内湿度不够,可在炉体1顶端封盖3内装入清水,经水份蒸发调节室内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承元,未经王承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55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冷凝器系统
- 下一篇:双层漆膜变频铜包铝镁合金漆包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