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数据采集的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45649.X | 申请日: | 200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623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云;李革;康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达电扶梯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B66B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 方 |
地址: | 215213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采集 电梯 | ||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数据采集的电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梯的安全使用及科学管理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其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智能建筑中,人们已把电梯归入楼宇自控管理系统的重要被控设备,采用先进的弱电监控手段,实现对电梯的运行状态、维修保养、安全防护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在用电梯总量在80万部以上,然而其中大多数未设置电梯远程监视系统。一旦电梯发生故障只有通过轿厢对讲机向大楼值班人员求救,否则只有等待排除故障后才能离开电梯。对电梯的维修保养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致使当电梯发生安全事故时难以进行责任划分等等。
另外,在现有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中,远程数据传输都采用互联网线或电话线等有线方式监测电梯控制器的运行数据从而实现电梯管理。该系统存在成本高(设备投资费用高、运行费用高)、配置复杂、经常出现监控掉线等缺陷。如果建筑中未预留互联网线或电话线,则无法实现对该电梯的远程监控。此外,在现有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中,只有监管人员才能从监控中心的终端计算机上发现电梯发生了故障,然后该监管人员再通过其他方式通知维修人员对电梯进行维修;如果该终端计算机无人监视,将无法作出报警响应。
并且多数监控系统只能针对电梯厂自产的电梯控制系统,兼容性低,不能规模化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数据采集的电梯。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基于数据采集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数据采集器、控制数据采集器、CAN接口和监控终端,其中轿厢数据采集器由传感器组串接第二微处理器组成,第二微处理器与CAN接口电连接,控制数据采集器包括ID卡识别器、GSM模块、第一微处理器、登陆呼叫面板和电梯控制系统,ID卡识别器、GSM模块、登陆呼叫面板的输出端分别接第一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第一微处理器分别与CAN接口、电梯控制系统电连接,GSM模块与监控终端无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成本高、监控掉线等缺陷,该系统和方法可直接在互联网上获得电梯的现场数据,实现对电梯的远程监控及管理,不受现场配线、电梯空间位置的限制。同时现场配置简单、成本低,对电梯故障情况的响应速度快,数据传输方便、完整、可靠、安全、适用范围广,显著提高电梯的使用性能、故障排除效率、科学管理能力。而且该平台现场的监控终端独立于电梯控制系统,不受电梯类型的限制,几乎可以对所有电梯进行监控。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于电梯生产单位,电梯维保、管理部门,实现电梯科学化管理,经济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基于数据采集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数据采集器、控制数据采集器、CAN接口和监控终端,其中轿厢数据采集器由传感器组串接第二微处理器组成,第二微处理器与CAN接口电连接,控制数据采集器包括ID卡识别器、GSM模块、第一微处理器、登陆呼叫面板和电梯控制系统,ID卡识别器、GSM模块、登陆呼叫面板的输出端分别接第一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第一微处理器分别与CAN接口、电梯控制系统电连接,GSM模块与监控终端无线连接。
所述的基于数据采集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GSM模块通过USSD、GPRS或SMS的方式与与监控终端无线连接。
所述的基于数据采集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包括分别设置于电梯上的位移传感器和编码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达电扶梯部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达电扶梯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56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扶梯驱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纤收线装置及其使用的收线联动轴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