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硬盒包装机铝箔及内壳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45819.4 | 申请日: | 200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525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文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9/28 | 分类号: | B65B19/28;G01N21/90;B07C5/3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0019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盒包 装机 铝箔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硬盒包装机铝箔及内壳检测装置,属于烟草包装检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香烟硬盒包装机是将香烟硬盒与铝箔及内壳纸包装在一起的一种生产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包装一般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铝箔通过转动滚轮展开。
2.在铝箔展开并滚动的同时,将香烟硬盒和内壳纸运送到包装轮盘底部。
3.通过包装轮盘将铝箔与香烟硬盒及内壳纸包装在一起,然后通过压杆将硬盒口盖好。
在此过程中,由于机器本身的因素或者其余因素会导致铝箔及内壳破损等情况出现。目前的解决方法是采用射线检测,但是射线检测带来的辐射泄漏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因此,安全有效地对香烟盒内部的铝箔及内壳是否破损进行检测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实现铝箔及内壳进入香烟硬盒后再进行安全、有效地检测的硬盒包装机铝箔及内壳检测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硬盒包装机铝箔及内壳检测装置,包括摄像机、光源和主机,所述摄像机安装在硬盒包装机转轮的上部,其镜头朝向铝箔和内壳进入硬盒后区域,所述光源位于照射硬盒内部区域的位置;所述摄像机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主机的信号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借助摄像机摄取铝箔及内壳进入硬盒后的影像信息,并输出到主机,从而获得可以反映硬盒包装最终情况的检测信息,不仅可以有效地完成对铝箔和内壳是否破损的检测,而且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可以较好地满足烟草生产的包装检验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是摄像机,2第五号转轮,3是压杆,4是行程开关,5是安 装位置,6是连杆,7是连杆机构,8是轮盘,9是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硬盒包装机铝箔检测装置如图1至3所示,包括摄像机1、光源、和主机,主机采用具有图像判别功能的计算机。摄像机1和光源安装在GD包装机第五号转轮2的上部,具体来说是在GD包装机压杆3的一侧设置摄像机1,在摄像机1镜头的侧边上安装光源。摄像机1的镜头和光源发射的光线朝向铝箔及内壳进入硬盒后的区域。摄像机1的信号输出端通过USB接口连接主机的信号输入端,主机的信号输出端连接GD包装机的剔除机构。光源采用LED光源,使照明较为均匀,光源的波段只要能够使摄像机感光即可(例如红外波段)。
在压杆3的上升行程上设有行程开关4,行程开关4的输出端连接主机,摄像头1和光源的受控端接主机的控制输出端。当压杆3上升到设定的位置时,行程开关4给主机发出信号,主机启动摄像机1和光源进行工作。
实际工作时,轮盘8将硬盒与铝箔及内壳包装在一起,硬盒的外包装处于打开状态,硬盒内部的铝箔及内壳暴露在外,连杆6向内侧并拢,压杆3上升到行程开关4位置时,被碰触的行程开关4发出信号给主机,由主机触发摄像机1对硬盒内的铝箔及内壳进行拍照,此时压杆3和连杆6均不会遮挡镜头;同时光源受控发出光线照射铝箔及内壳,配合摄像机1进行曝光。摄像机1所拍摄的图片传递给主机进行处理分析,检查是否有铝箔及内壳破损情况,如果有则主机给GD包装机的剔除机构发出信号,自动将不合格香烟硬盒从剔除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比如:1)摄像机1和光源还可以安装在包装机的安装位置5或其他位置上;2)LED可以由其他能使摄像机1感光的光源器件替代,例如红外光源及激光光源;3)可以省去行程开关,例如可以从包装机引入相位信号作为拍照触发信号;4)主机也可和摄像机合为一体,例如采用智能相机;等等。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文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文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58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