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米线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5836.8 | 申请日: | 200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089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建 |
主分类号: | A23L1/164 | 分类号: | A23L1/164;A23L1/168;A23P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600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米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米线机。
背景技术:
米线是一种古老的食物,其制作方法自古以来不断改变,如今米线制作,仍有两法:其一,取大米发酵后磨制而成,俗称“酸浆米线”,其工艺复杂,生产费时,为传统制法;其二,取大米磨粉后直接放在机器中挤压,靠摩擦的热度使其糊化成型,称为“干浆米线”,其晒干后即为“干米线”,方便携带贮藏。现当代的米线,由于机械化制作的带入,已经与传统方法制作有所区别,目前的米线在生产制造时,将加工好的米粉倒入自动制造米线的机器中,但是,在加料的过程中,若加料的速度不均匀,进料斗的底部便会出现堵塞的情况,若不及时清理,机器内部便会出现缺料烧机现象,需要有人用筷子等物使其保持通畅,然而手工清理时,筷子等物会被卷入机器中,需要拆机维修,不但浪费时间,影响产量,而且提高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米线机,它能在倒入米粉的时候自动旋转搅拌,使其进料斗的底部保持畅通,保证机器持续安全运转,不需要人工下料,节约人力,减少生产时间,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链传动1、传动轴2、动力传送带3、转轴4、进料斗5、搅龙7、高温高压桶8、米粉传送管9、转轴10、搅龙11、米线制造桶12、桶13和桶14,它还包含搅拌装置6,链传动1与传动轴2和转轴10的一端连接,传动轴2的另一端与动力传送带3上端连接,搅拌装置6设置在进料斗5内部,进料斗5设置在桶14上端,动力传送带3下端与搅拌装置6露出进料斗5的部分连接,转轴4设置在进料斗5的下端桶14的内部,搅龙7设置在转轴4上,桶14与高温高压桶8连接,米粉传送管9一端与高温高压桶8连接,米粉传送管9的另一端连接至桶13的进料口11-1上方,转轴10设置在桶13的内部,搅龙11与转轴10连接。
所述的进料斗5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孔5-1;加料时,操作者可以通过观察孔5-1了解进料斗5内部米粉的量,从而控制加料速度,当进料斗5内部的加料过量时,米粉会自动从观察孔5-1溢出,解决了进料斗5下部易堵塞的问题。
所述的传动轴2下端靠近动力传送带3处设置有弹簧2-1;弹簧2-1向上撑起传动轴2使得动力传送带3保持张紧状态,工作时不易打滑。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加工好的米粉倒入进料斗5中,转轴10不停的转动,通过链传动1将动力传送给传动轴2,传动轴2给动力传送带3提供动力,动力传送带3搅拌装置6转动,米粉从进料斗5的下部进入桶14内部,转轴4带动搅龙7旋转挤压米粉,将米粉推送进入高温高压桶8,不会发生堵塞现象,米粉在高温高压桶8内经过第一次高温高压加工之后通过米粉传送管9进入桶13,桶13中的搅龙11旋转挤压米粉,将其传送进入米线制造桶12,在其内部经过第二次高温高压加工,制造出米线。
本实用新型能在倒入米粉的时候自动旋转搅拌,使其进料斗的底部保持畅通,保证机器持续安全运转,不需要人工下料,节约人力,减少生产时间,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J部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链传动1、传动轴2、动力传送带3、转轴4、进料斗5、搅龙7、高温高压桶8、米粉传送管9、转轴10、搅龙11、米线制造桶12、桶13和桶14,它还包含搅拌装置6,链传动1与传动轴2和转轴10的一端连接,传动轴2的另一端与动力传送带3上端连接,搅拌装置6设置在进料斗5内部,进料斗5设置在桶14上端,动力传送带3下端与搅拌装置6露出进料斗5的部分连接,转轴4设置在进料斗5的下端桶14的内部,搅龙7设置在转轴4上,桶14与高温高压桶8连接,米粉传送管9一端与高温高压桶8连接,米粉传送管9的另一端连接至桶13的进料口11-1上方,转轴10设置在桶13的内部,搅龙11与转轴10连接。
所述的进料斗5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孔5-1;加料时,操作者可以通过观察孔5-1了解进料斗5内部米粉的量,从而控制加料速度,当进料斗5内部的加料过量时,米粉会自动从观察孔5-1溢出,解决了进料斗5下部易堵塞的问题。
所述的传动轴2下端靠近动力传送带3处设置有弹簧2-1;弹簧2-1向上撑起传动轴2使得动力传送带3保持张紧状态,工作时不易打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建,未经刘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58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救生游泳衣
- 下一篇:一种米线自动生产流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