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筝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6737.1 | 申请日: | 2009-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520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朱崇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崇文 |
主分类号: | G10D1/00 | 分类号: | G10D1/00;G10D3/0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 平 |
地址: | 225006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民族乐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琴筝类乐器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古筝琴体长、体积大,携带使用很不方便,特别是居住空间狭小的在校学生,工作流动性大,外出旅游等等。因此,一种琴体小、重量轻、功能齐全,任何场合都能弹奏,携带使用方便的小型琴筝是人们迫切需要的。目前也有厂家生产一些小筝,但都是按正常古筝缩小而已,没有就琴体缩小后给音质、音量带来的不利因素而作一些必要的技术上的改革创新,其结果是音质音色差不尽人意。
传统的古筝上的后岳山为S形,S形岳山筝弦的长度从高音到低音不是均匀规范的逐步延长,因此筝弦的松紧不一致,弹奏对手感有紧有松较难掌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足正常古筝体积50%的半筝,其筝体小、重量轻,不受空间环境制约,音量、音质、音色具佳的,携带使用方便,具有绿色环保意义的新型筝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半筝,包括由面板、底板、外侧板、内侧板组成的筝体,筝体上设有前岳山、后岳山、筝弦、筝马,所述前岳山呈一字形,所述后岳山呈一字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筝体长度是正常古筝长度的一半,减少木材用料近50%,并且删除筝首、筝尾对琴体共振无实际意义的装饰部分,即无效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有效弦长的设计达到筝体长度的极限,使筝体的共振空间达到最大化,结合筝体内部结构的调整,以解决筝体缩小缩短后,对音质产生的不利因素。本实用新型筝弦的长度是从高音到低间是有序的,均匀的逐步延长,因此筝弦的紧张度比较一致,弹奏时用力均匀,手感轻松,演奏方便,并且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前岳山的轴线与内侧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后岳山的轴线与内侧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将左侧后岳山设计成从高音到低音向左倾斜,形成琴尾岳山向左、琴首岳山向右倾斜的“//”型双斜岳山,使高音筝弦缩短,低音筝弦延长,更符合各音区对筝弦长度的要求。
同理,所述前岳山的轴线与内侧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所述后岳山的轴线与内侧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形成琴尾岳山垂直、琴首岳山垂直的“||”型岳山。
同理,所述前岳山的轴线与内侧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所述后岳山的轴线与内侧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形成琴尾岳山倾斜、琴首岳山垂直的“/|”型岳山。
筝体的尾部设有挂弦板,挂弦板上设有钢销,筝弦的一端固定在钢销上。钢销用于挂弦,将筝弦张力转移至挂弦板上,解除了筝弦张力给琴面产生的破坏作用,极大的延长了古筝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筝体,2筝弦,3前岳山,4前穿弦孔,5内侧板,6后岳山,7后穿弦孔,8筝马,9钢销,10挂弦板,11弦钉,12外侧板,13面板,14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半筝包括由面板13、底板14、外侧板12、内侧板5组成的筝体1,筝体1的长度是正常古筝长度的一半,内侧板5靠近身体的一侧,筝体1上设有前岳山3、后岳山6、筝弦2、筝马8。前岳山3呈斜一字形,前岳山3的轴线与内侧板5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后岳山6呈斜一字形,且后岳山6的轴线与内侧板5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后、前岳山呈“//”形。
如图2所示,筝体1的尾部设有挂弦板10,挂弦板10上设有钢销9。每根筝弦2的下方设有筝马8,每根筝弦2的一端通过前岳山3再穿过前穿弦孔4与弦钉11连接,另一端通过后岳山6再穿过后穿弦孔7与钢销9连接。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第二种半筝,包括筝体1′,筝体1′的长度是正常古筝长度的一半,内侧板5′靠近身体的一侧,筝体1′上设有前岳山3′、后岳山6′、筝弦2′、筝马8′。前岳山3′呈一字形,前岳山3′的轴线与内侧板5′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后岳山6′呈一字形,且后岳山6′的轴线与内侧板5′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后、前岳山呈“||”形。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第三种半筝,包括筝体1″,筝体1″的长度是正常古筝长度的一半,内侧板5″靠近身体的一侧,筝体1″上设有前岳山3″、后岳山6″、筝弦2″、筝马8″。前岳山3″呈一字形,前岳山3″的轴线与内侧板5″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后岳山6″呈斜一字形,且后岳山6″的轴线与内侧板5″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后、前岳山呈“/|”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崇文,未经朱崇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67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